朱伟彬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有德小学 广东省 汕头市515833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元诵读古诗文的实践意义”、“多元诵读古诗文的实践策略”三个方面,对多元诵读古诗文教学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参考。
关键词:多元诵读 古诗文 语文素养
引言
教学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小学语文科目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古诗文诵读教学往往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的语文基础、认知能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其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当前的古诗文诵读教学进行一定的改进,尽可能帮助学生突破古诗文学习中的困难,在对古诗文进行有效诵读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我国传统文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出扎实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也无法在古诗文学习中充分得到内涵情操与语文修养的提升;其次,从学生的层面来讲,古诗文通常具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与深刻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存在不足,相关的情感体验也尚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枯燥、难学的印象,进一步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进行合理的优化,已是广大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实际需要。
二、多元诵读古诗文的实践意义
正如英国作家培根在《论学习》中所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1]。对学生采取多元诵读古诗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古诗文教学,首先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诗人精妙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与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多元诵读古诗文的实践策略
古诗文的诵读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多元诵读,“多元”即多样的,不单一的。包含“诵”“吟”“读”“说”“吟诵”“朗诵”“朗读”等方式[2]。
“诵”就是感情饱满地抑扬顿挫地读,是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具体又可分为朗诵,背诵等;“吟”本义为有节奏的吟咏、吟诵;“读”就是看着文字念出声来;“说”就是用话来表达意思;“吟诵”的概念历来不甚统一,没有固定的指称,有吟唱、吟咏、吟哦等多种说法。我们根据文献考证和采访调研,得出如下结论: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人的概念里,吟,即吟咏;诵,即诵读。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吟咏一般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个别的没有音阶曲调。诵读很多没有音阶曲调,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有音阶曲调的。为此,我们现在按有无音阶曲调,来区分吟和诵;“朗诵”指大声朗读;“朗读”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
(一)保证充足的诵读时间
充足的诵读时间是确保古诗文诵读教学效果的基础,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话。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古诗文诵读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之中,体会每一篇古诗文的深刻内涵,真正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与学校展开沟通,每周开设一节专门的语文诵读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诵读古诗文的时间与机会。
在语文课堂与早读中,教师也应当不断督促学生对学过的古诗文以及课外拓展的古诗文展开诵读,尽可能地在诵读中加深对古诗文的体会与见解,将古诗文的教育价值最大化发挥。
(二)强化古诗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更深刻体会的有力手段。教师除了应当在课堂与早读中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外,还可以加强对一些自主诵读方式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为全班同学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诵读,发现自己在诵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取长补短的方式提升对古诗文诵读的学习质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当着重注意传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例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古诗文自主诵读之前,可以先范读一遍,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诵读,划出古诗文诵读中应当着重注意的节奏的轻重缓急与语调的高低起伏,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古诗文诵读的音频,让学生对专业诵读者的诵读技巧展开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古诗文诵读质量。
(三)突出吟诵,培养审美能力
吟诵是更高层次的诵读活动,也是推动学生对古诗文的节奏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产生深入的体会,对经典文化产生深入的理解的基础。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吟诵环节进行有效的强化,尽可能让学生在吟诵古诗文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范读。在进行古诗文诵读环节之前,教师可以对古诗文展开标准而有感情的范读,从而让学生更加认真、更加积极地展开诵读。
2.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吟诵的教学情境,让具有独特时代背景的古诗文成为学生眼中直观、生动的情境,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体验,推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诵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学弈》一课时[3],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与古诗有关的配乐,引领学生结合音乐,对古诗中描写的场景进行丰富的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我先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展开诵读,学生果然纷纷投入到了积极的诵读中,课堂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在指导对《赠汪伦》的诵读时,我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与《赠汪伦》有关的动画,又播放了网上收集来的对这首诗的吟诵录象,让学生结合动画中的场景,模仿吟诵录像展开吟诵,教学效果也不错。
(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诵读学习质量,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在广泛的活动中,感受我国古诗文的无穷魅力,受到审美情趣与思想情操的熏陶,并进一步对自己的诵读技巧展开锻炼,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完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不时在班级中开展古诗文表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古诗文进行编排,并在教室中表演,尽可能地展现出古诗文中描写的场景与表达的感情。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同时也认识到了为将古诗文表演成功,对古诗文内涵的充分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主动地投入到了对古诗文的诵读与理解中,有效地提升了古诗文学习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科目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提升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不可能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积累经验,尽可能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语言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瑞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3):95.
[2]汪卓智.巧搭桥 语意通——探析如何运用小学语文古诗文注释的方法[J].求知导刊,2021(09):53-54.
[3]王彬.古诗文吟诵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