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阿娜尔古丽·艾买提
[导读]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将合作学习模式很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教师对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也不足够重视
        阿娜尔古丽·艾买提
        新疆和田市吐沙拉镇中学 新疆 和田 848000
        摘要: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将合作学习模式很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教师对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也不足够重视,这些原因限制了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发展,也阻碍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基于此,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然而,现阶段的部分教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够彻底,甚至有错误认知,故而很难将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现阶段正是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和探究,切实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1.在初中数学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1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较难,且知识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若是单单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严重的话有可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于恐惧心理。通过合作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1.2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
        初中生精力较为旺盛且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大多数还有很强的表现欲。对于他们来说,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尝试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他们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自信心。
        1.3合作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项目都难以靠个人力量来完成,合作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具备合作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很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能让学生在成人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奉献.
        2.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互动学习习惯
        若想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深入贯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互动学习的习惯。这里所说的互动并不仅仅指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将合作学习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进行合作教学关键的一环,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这个分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每一组都应当有学习能力较强或者较为活跃的学生来进行引导。若一组中的所有学生都较为内向,小组合作将很难进行下去。有合作就会有分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对学生小组内的分歧进行指导和合理的干预,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课堂秩序也不会受到扰乱。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提高交流能力,还能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2科学合理地分组
        采用分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整体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一定要根据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成长特性、男女比例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例如,距离较近的同学优先分为讨论小组,再由两个讨论小组形成共同合作学习小组,所以教师在进行班级座位挑选时,就要坚持男女协调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考虑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应得到学习积极努力的学生影响,提高其学习动力。在教师分组完成后,要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使合作小组进行磨合,并根据小组的进步情况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合作小组中的学生学习成效稳步上升,最终趋于稳定。
        2.3扩大合作学习内容
        在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将相对较难或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问题定义为合作学习内容,并按照教学目标将其中的知识点分为各个小任务,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形成。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开放程度较大,才能够将合作学习的优势真正体现,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吸纳尽可能多的有效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就可扩大合作学习内容。在课前,教师先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发布到班级学习群中,并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课前预习。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简单的三角形基础知识,并在黑板上规划树状图。在某一学生进行表述时,其余学生可根据同一观点进行扩散和补充,使树状图的细节更加丰富。接着,教师根据丰富的树状图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
        2.4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仍要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有限,思考能力也有限,所以即便是通过多人合作来进行学习,他们也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着促进的作用,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发挥其成效的关键。为了使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预期,教师应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也应像学生明确合作的方式。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会有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进度,这样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也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在合作学习前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5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目的。合作中难免少不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敢于质疑。通过了解别人的想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这样才能实现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科学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能够在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以提升,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对于提升班级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洋.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16.
        [2]顾玲凤.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49~50.
        [3]赵仁江.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2015(7):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