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北京 101300
摘要: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在信息社会,学习如何教授学生如何学习是很有意义的。创造“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畏惧心理,参与学习,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充分自由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的、内容、过程和方式的理解在不断增长。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它不仅尊重教育的法律,但也尊重学生的人性。本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工作实践,完成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希望能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引言
本文给大家分享优学派与《平均数》一课的融合。学生能够自主的在pad上完成条件的选择以及问题的解决。教师通过技术手段,用pad将学生的作品对比展示,把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加以对比,反思,勾连,形成平均数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权到多权发展延伸的轨迹,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方法,感悟权重,加深认识。
一、优化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之下的原则与目标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构建以现代信息的技术为支撑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民主、平等、合作”课堂的基本原则。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改进教学过程。使传统教育更接近信息教育。应以促进中小学信息化为主要目标,寻找更好的现代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学科课程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是中小学校的主要任务,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尽快在信息社会中脱颖而出。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融合原则就是促进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在适当的时间与空间之内,合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教学的体系,形成了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环境。
人本性的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为基础的,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了终身学习经验为基础,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可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面向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的体验世界,面向广大的网络资源;开放教育信息:多元化的教育空间和信息交换渠道:在课堂内外的结合,在学校内强化房间进行互补,局域网与互联网的交流,鼓励学生进入社会,生活,自然和网络;开放的评价标准:多标准的判断,多视角的评价,容忍错误,允许幼稚,鼓励其创新。
主体性原则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予了学生独立的空间、体验的环境、选择的机会与表达的舞台。
二、自主选择探索小学数学
这节课的内容选自北京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是能根据所给数据求较复杂平均数,感受每一个具体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难点是,在对比中理解权重相等时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其特殊性。
在充分认识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了解知识间纵横联系的基础上,我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体重作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一小队共10人,男生平均体重50kg,女生平均体重40kg, 问,这一小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理解了题目信息,明确问题后,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通过pad投屏学生展示三种的想法,第一种情况无论是从结果还是从算式,都暴露出错误的思维,第二种情况,保留疑问,后续处理,第三种情况发现条件不足,题目无法解答。
教师给出学生不同条件,自主选择并解决问题,学生层次不同,选择的信息也不相同,要在简单和复杂之间塔起一座自然的桥梁,要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进入新知识的门口。学生能够自主的在pad上完成条件的选择以及问题的解决,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技术手段,用pad将学生的作品对比展示,把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加以对比,反思,勾连,形成平均数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权到多权发展延伸的轨迹,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方法,感悟权重,加深认识。
展示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后,纵向观察,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大家选择的条件不同,但背后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用总体重÷总人数=平均体重。
接着利用电脑播放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借助pad屏幕共享技术,清晰的看到移多补少过程,充分体现现代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小组内男女生人数的变化,小组平均体重也会呈现一个变化过程,教师追问,这一小队的平均体重什么情况下是45kg,通过猜想、列式计算、分组、移多补少等方法理解权重相等时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其特殊性。
最后学生迁移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我借助了优学派的互动题板发送练习题给学生,在做完题提交后,系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不仅节省时间,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
三、驻足反思,回顾总结
(一)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化的学习
较复杂的平均数即加权平均数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掌握算法难,理解概念难,感悟权对于平均数的影响和作用更难,翻看教材,寥寥数页,教参也未作更多说明。如果引用教材安排,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也未尝不可,但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上,对加权平均数的认识简单的、表层的,更谈不上概念理解和统计理解了。算法教学确实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但除此之外,对那部分个别的孩子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在简单和复杂之间塔起一座自然的桥梁,如何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进入新知识的门口,又如何在算法理解、概念理解和统计理解之间找到一个交点,做到重点突出,兼而有之。
在知识建构时,教师利用借助pad发送任务后,学生自主选择条件并解决问题,利用pid中的对比功能,把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加以对比,反思,勾连,形成平均数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权到多权发展延伸的轨迹,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方法,感悟权重,加深认识。同时信息中数据的变化也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悟“权”对平均数的影响提供了具体的数据载体。选择信息不同,平均体重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过程有学生参与的印迹,因此学生也能够很顺畅的找到变化的原因,感悟过程自然,无痕。在教学中还应体现教师、学生和知识的互动,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请学生组织全班共同学习,利用pid投屏功能进行回放计算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多元化的解读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
算法理解是认识平均数的一个角度,我认为也可以理解为一级层次。概念理解和统计理解都是在学生算法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实现和提升的。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解读方式。方式一:生生互动,质疑声中理解错误算法的问题所在。针对(50+40)÷10=9(kg),学生先是从结论入手,结合实际否定结论的正确性,在运用已有经验,对过程提出质疑。方式二:数形结合,理解特殊算法。使用pad屏幕共享功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观看到移多补少的过程,知道移多补少是解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本课中我先后三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特殊算法的基本道理,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转为具体可观的形象学习。
四、结语
初步感悟“权”对平均数的影响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何将这种感受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采用了统计表与统计图结合阐述的方式,有数据到条形,既体现了平均数统计的特性,更是形象的诠释了男女生人数对于平均体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芬.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文渊(高中版),2020,(1):336-337.
[2]朱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科学咨询,2020,(4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