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视角下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谢小珍
[导读] 幼儿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中,各种人、事、物及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发音、风格及习惯。
        谢小珍
        佛冈县机关幼儿园 广东 清远 511600
        摘要:幼儿阶段是幼儿学习语言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中,各种人、事、物及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发音、风格及习惯。为此,在这一时期,应加大力度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语言表达;有效培养
        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基于此,幼儿教师应致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交流环境,加大力度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生活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早已成为一众幼儿教师所探究的重点。
一、语言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之际,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能自如表达、正确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需确保幼儿发音正确、口齿清晰、不存在任何语法错误。清晰、精准的语言表达,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幼儿教师应善于转变培养手段,通过语言游戏活动恰到好处地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提升幼儿表达的精准性。
(一)语言游戏
        展开语言游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正确发音、增强辨音能力。处于幼儿阶段,孩子们发音器官发育并未达到完全健全状态,在其生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长辈、亲属等口音的影响,导致其时常会出现“乡音”,甚至还会出现“奶音”。基于此,通过语言游戏培育幼儿正确表达能力已刻不容缓。借助语言游戏,可有效促使幼儿发音器官生长,全方位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水准「1」。由于幼儿心智尚未成熟,模仿能力超强,经常“有样学样”。为此,幼儿教师需密切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把握其“热爱模仿他人”的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模仿类语言游戏活动。如“一起来做小动物”,幼儿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各种小动物画像,以此提问幼儿小动物的名字、身体特征、叫声等,如小青蛙的叫声是“呱呱呱”,小鸭子的叫声是“嘎嘎嘎”,小花猫的叫声是“喵喵喵”,小白狗的叫声是“汪汪汪”……通过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发音精准度。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为幼儿带来良好的语言学习体验,迅速增强幼儿语言学习积极性。
(二)看图识物游戏
        展开“看图识物”游戏,可进一步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教师应选择易于吸引幼儿的游戏主题,以确保全面提高幼儿参与度。与此同时,在看图识物游戏进行中,幼儿应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幼儿合理表达个人思想。例如,教师就可通过“看图识物”游戏培育幼儿观察力、表达力。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现图片,邀请幼儿针对图片画面、事物加以描述。比如,在观看“大象”图片时,幼儿教师便可以说出“大大的”“高高的”“胖乎乎”等语言。随之,为幼儿播放“小老鼠”图片,并搭配“它小小一只,好可爱”“迷你”等语言。由此一来,在看图游戏中,通过“白话”用语,可促使学生进一步对某一事物及其特点加以认知,强化幼儿对相关事物的深度记忆。通过“看图识物”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会相应上升,待日后看到相关事物之际,便可用精准语言描绘事物特征等。
二、角色游戏活动,训练幼儿语言能力
        所谓的角色游戏,主要就是指依据幼儿意愿展开角色扮演、角色模仿等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活动内,幼儿可以尽情展现自身生活经验、感受,并针对个人想法加以创造,以此丰富游戏活动内容。

例如,在每个星期五,佛冈县机关幼儿园都会展开全园性大区域活动,由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职业和其他人交流,有爱心医院、彩虹电影院、警察局、小小建筑师、育婴坊、时尚造型屋、美食屋、欢乐小舞台等。一个老师管理一个区域,衍生出来的职业和顾客均由幼儿扮演。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尚少,对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环境、原则等均不熟悉。通过游戏活动,便可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培育幼儿语言表达力。
(一)教师扮演多元角色
        在幼儿园中,部分幼儿对角色游戏活动缺少兴趣,常常处于漠视状态。为了让幼儿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教师应与幼儿一同推进游戏活动。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直接扮演多元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以此增加幼儿语言表达内容,引导幼儿正确应用语言展开交流。例如,在“我是小小医生”游戏中,教师便可以扮演“患者”角色,找医生看病,当患者坐下来后,医生应用礼貌语言询问病情,如“您好,请问您是哪里不舒服?”“您生活作息怎么样?”“您吃了过期的东西吗?”等等。当问诊结束后,患者离开时,医生需用“再见”“祝您早日康复!”等礼貌用语。同样,在“我是交通小达人”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警察”角色,向幼儿讲解交通规则,带领幼儿认清交通标志等。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在实践中丰富幼儿语言词汇,以“潜移默化”方式熏染幼儿,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2」。
(二)展开平行游戏活动
        这里的平行游戏,主要就是指两个幼儿及两个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所有幼儿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处于互不干扰状态。由于幼儿词汇量匮乏,在语言表达之际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现象。为此,幼儿教师便可以尝试为表达能力层次不一的幼儿分别创造角色交流机会,以此助力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超级超市”游戏中,教师便可以为不同的幼儿分别安排营业员、顾客、保安等角色。在这个游戏中,营业员语言表达次数最为频繁,需要不停地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语言表达频率相对较少,只需要表达自己对商品的购买意愿。同时,保安的语言表达次数少之又少,只需要与顾客礼貌的打招呼即可。基于此,合理划分幼儿扮演角色,可以帮助部分幼儿克服交流障碍,在实践中积极向其他小朋友加以学习,以此改进自身语言表达的不足之处,为日后提高语言表达技能奠定基础。
三、看图说话游戏,强化幼儿口语能力
        要想进一步提升幼儿口语能力,教师需明确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内容。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不具备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他们眼中,对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的印象会更为深刻。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各种各样的图片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看图说话”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相关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便可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图片,选择趣味性十足、意境鲜明,并且色彩鲜艳的图片,可以迅速抓住幼儿注意力,指引幼儿依据图片内容加以观察、想象,最终将自己观赏图片的心得内容进行复述、表达。通过简单的“看图说话”小游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幼儿逻辑思维,同样还能确保幼儿针对图片意境展开想象,促使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想法。由此一来,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之际,又可迅速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其在想象及语言表达方面愈加有胆量、感想敢说。实际上,“看图理解”游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教师可通过“看图理解”游戏将不同的图片加以排列,以游戏方法引导幼儿对图片人物顺序、人物特征重新编排与整理,最终应用语言技巧将图片内容创编成合情合理的小故事。总之,通过看图说话游戏,既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又能提高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应用能力,应被广大幼儿教师加以重视。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游戏活动视角下,幼儿既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又能在活动中合理应用经验、发散经验,以此提高自身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应助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收获快乐,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自由发挥空间,令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丰富幼儿语言表达技能。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及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90.
[2]魏巍.利用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微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