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谢丽珍
[导读] 音乐教学对幼儿教育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听辨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早期智力开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谢丽珍
        清远市佛冈县机关幼儿园    广东 清远   511600
        摘要:音乐教学对幼儿教育而言意义深远,一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促进幼儿听辨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早期智力开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为身心健康成长打下根基。然而,纵观当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会发现音乐教育形式单一,幼儿音乐教育成效差,往往更偏向于幼儿娱乐性,教育性未能落实。为了更好地借助音乐教育推动幼儿成长,可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音乐教学;幼儿教育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相融合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量音乐教育资源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拥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其中我国关于音乐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便出现了早期歌舞,先秦时期著名《诗经》《乐》都与音乐有关。古代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我国传统价值观与哲学精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教师如果能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幼儿音乐教育整合,能够很好地拓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音乐教育注入新的内涵。
        (二)引导幼儿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时代发展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凝结,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教师在幼儿很小的时候便引导其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并以音乐这种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熏陶,能够引导幼儿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民族文化自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也能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继承和发扬光大。这是教育应该承担的使命,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必要途径。例如,我们当地的《舞鲤鱼灯》,通过传统道具与锣鼓音乐,让幼儿自己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训练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创编能力,从而不知不觉中继承本土文化。
        (三)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对于幼儿而言,这些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往往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推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少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地方性特征,只要幼儿教师能够有效地挖掘和整合资源,幼儿的学习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近距离接触音乐,并亲自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这种教育形式能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情感,优化教学成效。例如:高岗豆腐节,带幼儿去当地的感受,被人掷豆腐开心的过程,有感而唱上客家山歌,最后吃上美味的豆腐。这过程是音乐教育的整合,在亲身体验中能激发幼儿强大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幼儿音乐教育成效能够随之优化。
二、当前幼儿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低
        幼儿音乐教育离不开一批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但是要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渗透和整合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也要教师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但结合当前幼儿教师实际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在师范院校和职业生涯中,对传统文化的摄入较浅,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较低,自然阻碍了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如我国经典乐器古琴,是古代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乐器,但是教师自身都不懂古琴艺术,也不懂如何弹琴,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自然也无法开展古琴教学。
        (二)幼儿音乐教学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部分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也加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教学元素,但是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却明显不足。如虚度幼儿园开发了古典音乐鉴赏的课程,但是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比,教师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

传统文化能够用来开展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甚为丰富,包括文学、舞蹈、民俗艺术、传统器乐等,要想真正整合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综合予以开展。如果只是引进某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没有遵循幼儿身心特征,幼儿接受成效较低
        幼儿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没有很好地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好奇心的调控,但幼儿音乐教学的形式却比较单一。结合幼儿音乐教学实践发现,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以音乐演唱、音乐鉴赏为主,伴随舞蹈和部分乐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唯一主体,全盘教导幼儿跟随教师的脚步开展音乐学习,没有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很容易失去兴趣。对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而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深度,幼儿在形式单一的教学下,对音乐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接受度也随之降低。
三、幼儿音乐教学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要想推动幼儿音乐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必须要先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音乐教师只有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融合音乐教学。基于此,一方面,幼儿园要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培训,引导幼儿音乐教师关注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二)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幼儿音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可以引导音乐教师大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尝试结合幼儿教学情况开发音乐校本教材。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幼儿年纪小,难以一一领悟。基于此,一本合适的融合教材是开展传统文化音乐教学的前提。如小班幼儿主要以欣赏音乐为主,可以安排传统古典民乐的教学,包括古筝曲、古琴曲的欣赏等。中班的幼儿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接触,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以古典音乐为背景的诗词朗诵。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加入一些古典乐器的教学和其他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实践活动。
        (三)遵循幼儿身心特征,丰富教学形式
        此外,幼儿音乐教学在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幼儿的身心特征,以丰富地形式开展音乐教学。首先,可以融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育,古诗词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音乐教师可以融合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如可以将古诗词改编为儿歌,进行古诗词新唱,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用唱的形式将古诗词“朗诵”出来,原本就符合古诗词发展的历史规律。其次,教师可以将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与幼儿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如可以将快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引入幼儿教育中,快板需要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同时这种形式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成效,提升幼儿综合素养。最后,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引人古典舞蹈等教学,古典舞蹈具有文化底蕴深厚、修身养性等特点,幼儿年纪小,性子大多活泼好动,舞蹈教学更适应幼儿身心特征。与此同时,幼儿的表现欲较强,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也要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四、结语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可以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但当前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教育融合的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究和学习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幼儿音乐校本教材,并结合幼儿身心特征,更好地丰富和创新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姗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1(12):87-89.
        [2]李昱菲.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中心[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2):98-102.
        [3]蔡晓寒.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探究——以幼儿创意戏剧游戏课程实践研究为例[J].知识文库,2020(23):127+129.
        [4]程英.提升审美素养,萌发文化认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J].福建教育,2020(29):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