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浅谈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苏婷婷
[导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苏婷婷
        彰武县章古台九年制学校 辽宁省  阜新市 123203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前言
        高效课堂的实质是高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效果好,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成绩好;二是课堂满意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上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过程与结果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养教育,很多学校都创建了符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2. 营造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离不开民主、平等、挑战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只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有情感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中要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一).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如果教师的提问不具有挑战性,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就无益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学生更愿意参与富有挑战性的思维课堂,因而教师要合理把握提问的难度,如果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的认知发展区,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仍无果,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也只能自问自答了。教师要在学生的疑惑处、模糊点提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如在苏科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察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描述图象的形状,看看图象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试着找几对对称点。图象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坐标是什么?当x<0时,随着x逐渐增大,y的值如何变化?x>0时呢?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二).问题要关注个体差异
        新课程理念提倡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发展,因而数学问题要面对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基础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燃香的图片,根据获得的信息填写表格,让学生探索香的长度y(cm)与香燃烧的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为让学生理解画图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过程,教者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函数图象?函数图象由哪些点组成?这些点的横坐标如何确定?纵坐标如何确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恰当地选择自变量x的几个值(从小到大取),思考:如何“描点”?点的坐标如何确定?描多少个点?如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某个函数图象上?为什么要“连线”?如何连线?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经验水平的不同来设计差异性的问题,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多提出一些理解、运用的题目,对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多提一些分析、创造类的提问,差别化的提问,能营造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堂。
        (三).合理运用非语言策略
        教师提问时的语调、表情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参与热情,如果教师的表情、语调是积极的,就会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就会增强他们探索的自信心。如果从语调、表情中流露出消极的信息,或是不耐烦,或是有厌恶之情,就会让学生有抵触情绪,不利于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要亲近学生,除了用语言鼓励学生外,还要用眼神、微笑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凸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初中数学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采用反复练习的模式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画法和解题方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需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导,教师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且在合作交流中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之后努力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之间会更加的团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尤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情境或者反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充满好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个年纪好奇心是比较重的,对于教师设置问题式的教学充满了好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进而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有效教学。案例: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按照形状划分,有多少种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说:“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有的学生说:“有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接着提问:“那如果按照大小划分,有多少种三角形,大家知道吗?”待学生思考时,教师拿出一张纸,沿着纸张的中垂线对折,并在纸张上画出一个三角形,用剪刀把三角形剪下来,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看一下是否可以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分层制定教学计划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知识点的讲解需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把知识进行分层处理,实验同样需要进行分层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学生眼里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知识点分成几个层次进行教学,降低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4结语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缺乏专业的数学教师,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等。要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对策:一是教师必须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分层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了这三点,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哈尔滨教育探索,2003(10):36.
        [2]赵海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
        [3]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
        [4]张增田,勒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