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中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邓海坚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是尤为关键。
        邓海坚
        肇庆市高要区蛟塘镇初级中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113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是尤为关键。以此为背景,在农村教育中初中班主任应该强化德育管理,在教学中应用激励策略,在教育中给予学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能够引导和带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用激励策略。
        关键词:农村  班主任  德育   激励策略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德育观念的意识
        相比较而言,农村教育进度更加滞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更多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德育工作是一项全面教育的指令,但在有的农村校园中,教师难以将其进行实质性的开展,更多是开展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像是自己制作一些黑板报,又或者张贴一些海报以彰显德育工作的开展,这种德育方式显然是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大大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家庭教育的培养
        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农村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更加自卑,并且在学习和活动上其表现也会不够自信,主要由于家庭教育所带给学生的影响,在家庭当中,家长往往会让学生将心思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和社交;当学生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家长也不会与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从而导致学生在情绪上逐渐低落,久而久之学生在情感上必然会存在问题。因而德育工作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急需重视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激励策略的原则
        (一)在激励策略中掌握适度性的原则
        初中阶段的孩子在思想和意识上还是比较轻浮,过多的激励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用适度性的激励和夸奖,只需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即可。同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到对学生合理的引导和带领,避免学生产生一些极端的情绪。
        (二)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上都会存在差异性,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生活环境、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上都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开展激励性的德育工作时,需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激励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班级学生发展要求,从而有效地落实德育工作。
        三、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应用激励策略
        (一)应用奖惩制度激励学生
        奖惩制度毋庸置疑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奖惩制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待规则有一个明确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并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规则意识。特别针对初中阶段的孩子,其目前处于人生的青春时期,在性格特点上比较叛逆。教师在进行管理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逆反的心理,不愿意遵循一些班级规则和制度。

所以在班级当中,班主任可以制订一些基础性的奖惩制度,激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遵循这些基础的规则。
        对照奖惩制度细则,学生检查自己是否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学生若是能够主动做好事,则可以加分,若是做出一些违反班级纪律的事情,则会扣分。例如在课间活动中能够为班级清扫垃圾,积极帮助教师擦黑板,教会同学一些不懂的题目,使班级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减分,如在班级前三名的学生,可以获得文具,同时也可以获得文明标兵的称号,但是在班级后三名的学生,则需要每天晚上清扫班级垃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任取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有目的性地告诉学生,针对评分制度,惩罚的对象是得分后三名且被扣分的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同学,这种做法是为了激励学生为班级做出贡献,并且惩罚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因为部分学生会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但是他们也不违反纪律,所以没有必要惩罚。在这样一种制度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班级活动中自觉遵守班级制度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德育不仅是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对于德育而言,学生在理解中必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德育,为什么需要开展德育工作。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德育及意义,同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成长。
        在农村教育中,学生的活动的范围和环境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后所能参与的活动较少,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性的活动。例如以热爱环境为话题展开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参与,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废弃的木板和树枝制作一个鸟笼,呼吁人们不要猎杀鸟类,又或者通过绘画出一个断刃的斧头,警醒人们乱砍伐树木,要保护环境。让学生在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中去感悟德育的意义所在,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三)开展分层激励教学策略
        为实现班级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激励,让学生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层次中健康积极地成长。
        在班级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例如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并且引导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不断进取,不能止步于现阶段的学习层次。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去挑战自我,敢于挑战自己曾经不敢尝试的题目,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树立一种自信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自我。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其学习态度和自制力上分析,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引导和带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身学习的自制力,不断锻炼和提升自我。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探究班主任如何应用激励策略开展德育工作。在开展品德教育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奖惩制度的应用,在活动中能够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并且在课后能够实施分层激励策略,使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帮助学生健康积极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玲.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22):194-195+205.
        [2]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124-125.
        [3]向帮明,向邦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