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张云远
[导读] 深度学习是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最重要的基础手段,同样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方法,是我国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措施。
        张云远
        惠州市惠阳区镇隆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227
        摘要:深度学习是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技能的最重要的基础手段,同样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行之有效方法,是我国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措施。教师要非常重视化学在课堂上的教学,以此去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技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深度学习理论和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操作路径,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师提供良性的理论参考,以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最基本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深度学习;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前言: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科概念,是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所建立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的。同时深度学习是一种具备一定高度的思维方式,它是指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强调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的一种方法。因此,深度学习是以学习机制最终指导结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深度学习强调基于理解的知识转移和应用。即,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处理和理解教学知识,从而构造新的知识含义,并进一步调整和重建原始的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认知能力以此去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构建新的教学环节。创造深度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创建新的学习纽带,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在“物质的溶解性”的化学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描绘实验步骤的情景:1.摩托车技工经常在手上沾有机油,为什么他们不直接用水洗手,一般是先用汽油先洗手,随后再使用水进行冲洗?2.洗碗时,如果碗上存在很多油渍,为什么要先用热水而不是首先用冷水清洗? 3.在实验中,两瓶白色固体失去了标签。只有一瓶是氯化钙,另一瓶是碳酸钙。可以使用哪种物理方法来区分这两种药物? 4.根据研究和分析,当以生食的方式去食用胡萝卜时,只能吸收25%的胡萝卜素。用食用油烹饪后,吸收率可达到95%。吸收率前后的原理是什么?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案例,可以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熟悉知识,从而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规避态度,并使其更容易理解。
        创建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能够有效的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并使学生能够基于对问题的理解,以此去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创造有问题的情境,以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它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提出概念,然后老师问一个问题:在方案1中,为什么摩托车维修人员先用汽油然后用水洗手?在方案3中,你必须将它们放入水中以区分两种药物。当一个人看到一种药物可溶于水时,另一种药物则不溶于水,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机油在汽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强,并且溶解在水中的机油小于在汽油中溶解的机油。方案3可以得出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是氯化钠确能够溶于水。其次,为了理解这个概念,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溶解能力?至于教科书中的知识点,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的溶解质量增加。您如何理解这句话?根据方案2,学生回答:溶解度是指某种物质的溶解速率,或该物质溶解了多少。随着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加,因此利用热水清洗油渍更加有效。第三,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对溶解度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演示:将蔗糖添加到装满水的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该现象,然后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以观察最终现象的实际变化情况。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数据,具体的分析了现象发生的实际原因。

学生得出结论,通过加热溶液,可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并增加溶液量。物质的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在设计教学联系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的去发掘以及指导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知识点,从而设计问题场景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学习,实现了解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具体目标。
        二、借助实验 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并了解实验的方向和具体的实验任务。其次,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框架,实际性的去理解实验步骤,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阐明化合物配制前后的重要性,了解实验的详细过程,这些要素基本构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良好控制与合理安排。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和探索更深入的化学实验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以直观的理解能力去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实验的演示过程,帮助总结知识点,改善学生所记载课堂笔记,以便进行课后复习,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教学中,老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有关物质的选择标准,从安全性和操作难易等方面考虑,其中,碳酸钠是粉末状,接触面积大反应激烈不利于气体收集;浓硫酸则是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为防止事故发生,一般而言,实验中选择石灰石作为碳酸钙,并使用稀盐酸代替浓硫酸,因为浓盐酸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很强的挥发性,这种情况实际上会影响所得二氧化碳的纯度。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方案,让学生独立选择,帮助学生选择所需要的最佳方案,同时指导学生了解用药规则加以总结实验的经验。
        三、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
        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分析相应的知识原理,并运用分歧的思想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以此根据教科书的知识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公开的教学活动,考虑到实践知识,并通过具有挑战性的知识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现有知识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各异,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建立具备深度学习的化学课堂。
        例如,在“溶液中的酸度和碱度”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允许学生测试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进行相关的化学教学,因此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但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实验材料的机会,例如唾液,果汁,厕所清洁剂,工厂废水等材料,以便更直观的进行教学。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获得了可以深入运用的学习成就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例如使用植物灰的碱性能够清洗厨具,在洗头时添加适当的盐以清洁头发,以及及时处理小型伤口可以利用盐水进行简单的护理以规避感染的情况发生。这些技巧完全反映了将化学知识实际性的利用到生活之中来。
        四、多元评价 深度学习
        在该研究中,这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例如,教师可以允许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分组学习,并为实验操作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完成后,老师会组织学生展示和评估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和评估过程,学生可以促进深度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教学情境,化学实验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加以灵活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久华,罗滨,陈颖,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践改进[J].课程.教材.教法 2017,37(03)
[2]梁结杏.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活动设计的探究[J].新课程,2021(11):56.
[3]林妙琼.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14-15.
[4]王慧.初中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5):9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