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能
广东省东莞市洪梅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在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不同课型物理课的内容,使所有课型的物理课都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当今物理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形式化严重、概念规律课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复习课教学方法与现实严重脱节,“纸上谈兵”化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所以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系统。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社会发展极其迅速,新一代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新变化,教育理念极需更新换代。新课标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需要打破传统,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型调整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能力也不够强大。而且物理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较为抽象,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观察并引导每一位学生,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积极学习物理。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概念规律课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如今世界发展速度非常快,日新月异,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新变化,思考出应对之策,并且将其应用于教学方法中。概念规律课是基础课程,教师必须重视这类课型,为学生打好后续学习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当前的物理概念规律课教学仍较为传统,很多学校使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范围局限于课本或PPT课件中。有一些老师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在概念规律课中广泛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然而,这些案例过于老套,也很枯燥,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物理实验课教学方法形式化
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物理,通过做实验学习物理知识更有效。物理实验课是物理课程中重要的一个课型,可以在实验中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大多数学校针对新课标进行教学模式革新,对实验课也做出一些改变,然而部分学校做出的改变过于形式化,增加实验课的数量,重“量”不重“质”,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引起疲倦心理,还影响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与这种改变相反,还有一些学校少安排甚至是不安排实验课,把物理课变成“背书课”,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三)物理复习课教学方法与现实脱钩
物理复习课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阶段的教学,一位物理教师往往负责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班级,但是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复习课教学方法,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所有班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基础差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跟上复习进度,还没有掌握“旧”知识,就要学习“新”知识,很容易对物理失去兴趣,物理教学不能达到传递知识的目标。
二、探究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不同课型教学评价的转变策略
(一)物理概念规律课教学评价,注重兴趣避免出现两极分化情况
物理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才学习的一门新学科,初中生在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时会感到吃力,尤其力学部分和电学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很难掌握。在物理启蒙阶段,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进而放弃这门学科。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将复杂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自信,在物理课堂中明确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这门学科。教师在物理概念规律课中,可以通过物理规律在自然界造成的自然现象进行引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这种自然现象“搬”到实验课堂中,详细讲解相关物理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开展创新小实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光和眼睛”章节,包括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和光学仪器”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物理概念与生活联系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实验凸透镜点火,或者自制潜水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物理实验课教学评价,应侧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以此为基础,教材中增加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还要运用物理知识。因此,物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实验课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人类学习知识是为了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而初中物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初中生的学习潜能还亟待挖掘,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利用物理实验课型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进行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简单电路”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小灯泡串并联”来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用电器和教室灯光采用的是串联还是并联,使学生高效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最主要区别是:电器能否独立使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绿灯的电路是怎样运作的,并且为学生提供所需材料,和学生一起制作简单的红绿灯,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物理复习课教学评价,通过先进手段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物理教学中一种日益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复习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然而,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手段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类:
一是,有些教师过多采用多媒体手段,窃用网络上现成的教学成果,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得学生上完一节课常常感觉一无所获;
二是,一些老教师由于没有关注技术革新,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还是基本甚至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这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于多媒体及其他先进技术的运用应该适度,在恰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现实现象,解决现实问题。
以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神奇的压强”这一章节中的“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过于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压强知识。教师在复习大气压强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将大气压强引起的现象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学生说明视频中现象产生的原理。教师也可以展示大气压强原理示意图,测试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掌握程度。教师须在物理复习课中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这个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完善的学习系统。正值新课程改革的当下,物理教师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完成从传统到创新的转变,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喜欢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闯荣.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J].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