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打开心结——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张美芬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都不太成熟,此时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对学生德育教育最多的教学主导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张美芬
        河源市龙川县紫市镇永新小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都不太成熟,此时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对学生德育教育最多的教学主导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应做好自己的工作,将德育工作化作一门艺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精神,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中的郁结,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并对其如何有效实施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初步、大概的认识,开始有意思的形成思想品德,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搭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小学素质教育的精髓,班主任应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
        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由于德育是针对学生内心成长完善而进行的教育,所以它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作用,讲德育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内容之一。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初步雏形,奠定民族复兴人才支撑的基础[1]。
        小学阶段的学生也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和自身问题,心理上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长此以往会形成自我封闭意识,不认同学习的作用,不欣赏生活的美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班主任要以温和慈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这一类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或者生活中的问题,以宽容、耐心地态度引导学生解开内心的压抑,打开心结。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针策略
        德育教育作为班级事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它的工作效果会作用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身为小学生德育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小学班主任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分析学生心理状态,找出自己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措施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1转换教学理念
        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较弱,自主能力不强,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监督者,理应担负起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新课改的实行和推进,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传统的德育教学工作理念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政策了,它会限制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小学班主任要摒弃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改进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意识,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探索,尽量拉低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第二,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建一个班级群,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感知学生的内心,在学生心理发展趋势稍有偏斜的时候,第一时间纠正学生,引导学心理、思想、道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2接纳学生,温暖学生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严慈并济态度,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时,应以慈爱为主,爱是进入学生心灵的关键,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如果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内心的慈爱与关怀,就会放下自己内心的戒备,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产生积极地情绪。每个班级里免不了有些离异家庭、单身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性格比较内向、怯弱,很难融入班集体中,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孤僻、自卑的性格,此时班主任要发挥自己的育人特性,给予学生关爱,引导同学们一起帮助学生,用集体内心的温暖和关心感化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健全学生的人格。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班主任的关怀和爱惜可以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打开心扉,诉说心中郁闷,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作用。班主任要用耐心、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知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信任班主任,也相信班主任的说教、疏导和引导。
        班主任要呼吁学生关爱同学,及时感知到同学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对于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要上报给班主任,大家一起解决困难;班主任也可以设置班级倾诉信箱,让学生写下自己内心的不愉快,然后由班主任进行开导,打开学生的心结。只有让学生敞开心扉,才能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班主任要关爱所有的学生,敏锐察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求,对学生一视同仁,接纳学生的缺点并帮助学生改正,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班主任在为学生设立学习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要求,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把这一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一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相应的降低此类学生的学习目标,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掌握相同的知识内容。假设班主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设定了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那么对于学习能力较低学生而言,会超出其自身的学习水平,达不到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挑战性,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和潜力。
        2.4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在乎他人的目光,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学生的内心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有很多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只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对学生有着先入为主的否定心理,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班主任要用客观、积极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探索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在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应用肯定和鼓励的教学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言一行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乐观的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融入学生之间,持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关爱的眼光看待学生,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疏导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另外,教师要在德育工作中积累经验,不但探索、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寻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德育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月. 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 湖南大学,2019:3.
[2]周莉. 让赏识的阳关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谈[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