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荣全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九市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526000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肩负着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责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内容不仅仅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小学学校将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学校工作内容。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关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显示,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提升并没有能直接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然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措施。
关键词:学校体育 小学生 体质健康
引言: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生则是国家保持长期发展能力的重要人才储备,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保障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知识文化与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这一群体最终能够成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并不理想,在一项关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下滑的趋势。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问题,是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学校在其中又承担较重要的一部分责任。因此,为了保障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小学学校建立健全的学生体质健康培养模式,推动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学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小学体育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受到社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一问题同时也限制着小学体育教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多的资金投向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小学学生群体规模庞大,从而导致生均体育基础设施的分配仍不太乐观,小学体育基础设施供需矛盾依旧严峻。尤其是一些乡村地区的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还有很大的缺口,各种体育器材、运动场地、辅助道路等都严重不足,这就导致多种形式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展开,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2.体育运动时间不足
一方面是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的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法达到必须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训练,在体育课堂学生的体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一些学校大幅度减少体育课堂的组织运动和锻炼时间,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大量的自由活动,学生得不到系统化的训练与练习。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加、学习内容逐渐增多,大量的知识文化学习挤占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同时学校本身也更加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度不足,原本应该属于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间被用在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长期接触不到系统化的体育运动,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日益消退,不利于学生长期身体素质的提升。
3.体育课运动氛围不好
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多,学生群体中愿意参加团队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多,现有的体育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一些学校提供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严重不足,缺少专业的、明确的课外体育活动要求及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与辅助,一些团体竞技运动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缺少良好的运动氛围,学生的体育训练活动无法从外界得到相应的反馈,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丢失。
4.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死板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除了要满足小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同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运动爱好,使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计、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改革,一些更加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但是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理论改革的重要性,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没能充分落实到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去,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死板、枯燥,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热情,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爱好的培养。
二、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具体措施
1.明确小学体育课程提升学生体质的目标
在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体育课程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定位,以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作为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第一任务,要求小学学校和体育教师以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为体育课程开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小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出现整体下滑趋势,小学体育课程开展效率进度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首先要使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改善学生身体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上系统化的体育训练,不断加强、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充分落实小学体育课程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职能。
2.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水平
体育课程是小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体育训练、参与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学习专业的训练和运动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体育技能的高低,在体育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和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习、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内能够达到必须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逐渐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长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保障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一课程。
3.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体育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能学习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都是基础性的,为了保障学生拥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应该进一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如学校每年举办大型运动会、开展包括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拔河等多种形式在内的运动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坚持组织学校集体晨练和课间操,在学校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爱好。
4.加快完善小学体育基础设施
基础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工具,也是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必要资源,加快完善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质量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运动场所和体育器材,也能够为开展一定规模的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工具。因此,小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学校建设,加大对体育场和体育器材的资金投入,结合学校的规模和资源数量,着重建设、采购学生需求量最大、最受学生群体欢迎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满足学生的日常运动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妥善规划与安排,实现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5.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教学反馈机制
为了保障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水平,学校要加快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教学反馈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体育课堂监察小组以及学生体制健康检测小组,招收、培养专业的体质健康监测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监察,确保每次监察数据的真实有效。通过建立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库,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了解体育课堂教学成果,同时将最终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评价和建议反馈给学生,对于身体素质不理想的同学,要采取专门的干预措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以专业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理论,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处于理想状态。
三、常见的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运动
1.跳绳
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运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得到锻炼、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跳绳是一项极佳的锻炼运动,运动起来也十分简便,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只需要一条绳子就可以动起来,参与人数也不作要求,可独自一人或多人参与,它对提升个人的反应、耐力、腿部力量、节奏感以及身体协调性有很大的作用,动作对身体要求也不高,对心肺系统等各种脏器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就是由于跳绳有着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锻炼功能全面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
2.趣味田径游戏
趣味田径游戏可以作为一种趣味性较强的运动,是小学体育课堂活动和运动会项目的不错选择,这项运动对于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提升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趣味田径运动还重点突出了运动的趣味性,常见的趣味田径游戏如倒退接力、蛇形接力、圆圈追人等,其中圆圈追人游戏是让学生分成两组,两组成员分为相同的序号,只准竞走而不准跑,围绕圆圈由一组成员捕捉另一组同序号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被捉的人多于剩余的人捉人组获胜,反之则被捉足获胜。
3.踢毽子
踢毽子既可以看做是游戏,也可以当做是运动,这项运动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接受度,运动形式多样,开发空间巨大,同时这项运动对于体育场地的要求较低,体育器材的成本不高,对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体育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这项运动是非常适合的选择。在锻炼效果方面,踢毽子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反应灵敏性等身体素质,使踢毽子这项运动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结语:新时期的小学体育课程保持着快速的变革与发展,关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的改革已经确定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体质健康仍然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小学体育课程要保持改革与创新动力,明确小学体育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目标、广泛吸收社会体育教学资源、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变革,与社会、家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1):106-107.
[2]卢桂兵.运动干预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5):33-37.
[3]殷恒婵,陈雁飞,张磊,殷俊益,陈爱国.运动干预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02):14-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