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
昆明市晋宁区中等专业学校 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中职院校生源水平逐渐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思政工作的难度,而思政教育质量不仅影响中职院校育人水平,而且与社会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想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就要在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分析中职思政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原则,然后探究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途径,旨在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发挥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职;思政教育;融入策略
前言: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成绩相对较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够自信,甚至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还有的学生抱着拿毕业证书混日子的心理,这就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只有学校在思政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文关怀以及行动价值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构成部分,不管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是塑造人才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哲学角度讲,就是探索人性的过程,这一点直接关系着人文关怀。站在教育主体角度讲,中等职业教育教育院校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同时社会实践经验匮乏,在中等职业教育学院思政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更好地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教育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
2在中职思政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准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准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认识、学习新的事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则
当前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往往是通过课堂中传授理论知识完成的,这种教育方式导致思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严重影响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该创新教育形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爱好,将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加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3中等职业教育学院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人文关怀关注度少
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较低,差异性明显,所以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怀及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能对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进行积极应对。然而,部分中职院校为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建立了诸多管理规章制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比较活跃,其思想发展需要教师和学校领导积极引导,如果使用强制性管理策略,则极容易让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严峻的抗拒心理,严重时让学生误入歧途。
3.2思想认知存在明显偏差
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认知存在明显偏差,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上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因此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比相对较差,此种差异的存在会让诸多学生产生一种“自卑感”的意识,进而导致自己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与此同时,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认为,由于自己学历受限,今后就业中也难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学习期间比较关注一些技能类的科目,思政教育很难影响自己今后的生活,所以也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难度加大,进而使得思政教育想要实现相应的效果很难。
3.3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滞后
在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育方式始终比较传统。教师主要关注教材,在思政教育中也只讲授教材内容,在最后考核上也是一些固定的背诵题目,这就使得学生不够关注思政理论课,认为只要在考试之前背诵一些重点知识就能通过考试,所以通常会出现翘课、不专心听课的情况。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00后,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并在其成长期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个性较强,只是照本讲授,很难将知识切实灌输给学生,这也就对提升中职思想教育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4在中职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关键途径
4.1将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呈现出来
在整个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充当着主体的角色,中职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探究问题能力。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需要高度重视,遵循学生的特征,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将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好,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思政教育中,学校可以让其对相应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策划,强化理论结合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接纳和尊重,保障学生的利益不被侵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人文关怀的温暖。
4.2对以往的、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方式进行不断转变
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因此中职院校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缺乏对自己的肯定,而且学习动力不强,所以教师在思政教育中采取填鸭式教育模式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对思政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新时期,教师应该在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落实人文关怀,保证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迎合他们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尤其对于处于困境的学生,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还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关心学生。另外,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还要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
4.3与社会对接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社会结构下,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接受思政教育,毕业后很难有机会开展专门的思政学习。所以教育部门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做好和社会的对接工作,发挥社会的教育职能,让学生在社会中也可以接受思政教育,从而使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另外,教育部门在对接时也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学生毕业后往往会选择进入企业工作,而企业中一般有党组织,所以企业可以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加强企业的党建教育,组织员工定期开展思政教育。而学校也可以和企业合作,请思政教师到企业中开展讲座,对刚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进行思政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应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教育工作,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与人关怀的根本途径。为此,学校可以通过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人文内涵等途径来优化思政教育效果,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忠.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01.
[2]洪淑娟.试析人文关怀对提升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9):157.
[3]孙瑛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60-163.
[4]刘文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9):375-376+385.
[5]曾丽.关于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中职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数码世界,2020(01):152.
[6]鲍贤杰.突出人文教育与中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合——评《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指导》[J].中国高校科技,2019(0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