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范绮媚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量逐日攀升。当代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范绮媚
        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5282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量逐日攀升。当代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成分,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供广大中职学前教育者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基本功;问题;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办学目的,在于培育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各地幼儿园输送一线教师及管理者。在该学科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舞蹈课程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幼儿教师,需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表演技能以及创编能力等。伴随我国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饱受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从国家到社会各个层面都高度关注学前教育的建设及发展。为此,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尤为关键,可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职幼教人才指明方向。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滞后,适用性低
        日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迅速发展,导致该专业舞蹈课程教材相对滞后,未曾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所涉及的舞蹈教材及舞蹈教学资源更侧重关注通用性,内容非常繁多,具有较高难度。因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内容多、难度较大,导致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性、实践性及实用性等都不够强烈,无法贴合相关人才实际工作需求,严重背离陪养幼教复合型人才的目标。[1]此外,与舞蹈教材相互配套的音像视频资源较少,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幼教舞蹈教学,成为影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
2.基本功动作不规范,节奏感不强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都是从初中考进来的。在踏入学校之前,很少有人真正接触过舞蹈这门艺术。为此,在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动作都表现得相对僵硬,加上部分学生存在羞涩心理,在训练动作时完全放不开。例如,在教学芭蕾舞中的樽组合时,学生经常将蹲理解为是臀部往下坐,并未把握蹲组合要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学生做动作的时候,每名学生的动作看起来都相对美观一些,但是只要加上了音乐律动一起做,他们似乎听不懂节奏一样,完全不知道如何配合舞蹈动作。比如前奏,有一个八拍的过门,还可以勉强把握。然而,若有两个或者三四个节拍的音乐旋律,学生就很容易弄错节奏的重拍。[2]
3.课程设置有缺陷,过度主导忽视主体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学生舞蹈学习效果。中职教育普遍是两年学习时间、一年实习时间,这种课程安排极其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舞蹈。舞蹈与其他学科不一样,需要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在课程紧缺的时候,舞蹈课程的安排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中职学生进行高难度的基本功练习,进而导致舞蹈教学效果低下。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具备舞蹈基础,导致舞蹈教学过程被受阻碍。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主要是按照幼儿教师技能合格证书进行设置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辅助幼教专业学生顺利通过考证,促使学生拿到技能合格证书,进而顺利毕业就业。为此,在有限的舞蹈课程教学时间内,相关教师无法按照学生舞蹈学习程度展开分层教学计划,只能一味地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进行主导性教学,笼统地完成教学大纲要求,这也就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吃不饱”,而舞蹈基础弱、身体不协调的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常常“吃不了”。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本功教学策略
1.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增强舞蹈教学适用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就是培育技能型幼教人才及幼教管理者。所以,在制定舞蹈课程目标时,切记不要追求片面性要求,应适当建立舞蹈学科教学专业难度,设置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工作需求的教学目标。在科学制定舞蹈教学目标时,应将目光聚焦于学前专业岗位人才培养走向,突出该课程目标的实用性与基础性。具体来说,应系统性的学习简约的舞蹈理论知识及舞蹈动作技能等。例如,通过学习古典舞、芭蕾舞及现代舞,帮助该专业学生塑造完美形体素质,着重培育该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及舞蹈表现能力,促使该专业学生能够形成幼儿教学中需要的气质与体态,进而为该专业学生日后顺利上岗及胜任岗位任务奠定基础。
2.多次加工技艺,培养节奏感
        因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在其进入中职学校之前缺少系统性的舞蹈训练。所以,在基本功训练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万万不可只注重陈述动作,而是要将动作一遍一遍的示范出来,配上精细的讲解。舞蹈这门艺术非常讲究对称美,每一个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非常融洽,这对于初步学习舞蹈基本功的学生来说难免会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教师应合理安排基本功训练课的时间、时长,要求学生把动作做规范。此外,教师还要在课下时间为学生布置课下的加强练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实现“帮带”,用舞蹈基本功优秀的学生帮助舞蹈基本功偏差的学生,令其在课下按小组反复练习,进而加工对各项动作要领的记忆。[3]此外,还要注重培育学生节奏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要选择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应的音乐,并为学生讲解音乐重拍及旋律窍门,待学生熟悉音乐后,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进行练习。
3.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坚持分层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选择舞蹈课程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以及专业的特殊属性等。结合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及管理情况,秉持实用原则、科学原则、适用原则等,合理选择教材,并加大力度创设校本教材。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幼教岗位实践要求,从现实状况出发,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舞蹈课程教材,以便有效弥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资源缺失的问题。此外,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底,真正提高舞蹈课程教学成效。鉴于此,舞蹈教师应积极改变舞蹈教学方式,全力打造个性化教学方法。例如,在每一个学前教育的班级内,学生的素质能力总是会有一定差别。在日常教学之时,教师就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方法推进舞蹈教学任务,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将班级内学生分成A弱组、B中组、C强组等三种层次。依据具体教学情况,创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活动小组增强对舞蹈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令舞蹈尖子生带动班级内舞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步,进而促使学生整体提高舞蹈学习质量。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舞蹈学习目标,并及时观察学生的舞蹈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舞蹈进度调整舞蹈教学难度,令每一名学生都有能力完成舞蹈任务,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信心。
        结束语:总而言之,最近几年国家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中职规模越来越壮大,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从业者,针对该专业舞蹈课程改革发展方向加以研究,是应尽的义务。培育高质量幼教人才,是责任,更是使命。鉴于此,相关一线舞蹈教育教师,应积极充实自己,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专业性、应用性,全力培育综合素养强、舞蹈素养高、品德素质够硬的幼教人才,从而充实我国幼教岗位,为幼教事业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娇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8):86-87.
[2]孔文杰.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21(02):70-71.
[3]唐小舒.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策略[J].艺术评鉴,2020(21):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