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促写,提升小学英语写作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黄海燕
[导读] 小学英语写作在五六年级的英语课本中都以单元主题作文形式出现,已然成为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黄海燕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小学英语写作在五六年级的英语课本中都以单元主题作文形式出现,已然成为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开展“以图促写”写作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突破学生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方式和策略,从而提升小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育;单元主题;以图促写
        
        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二是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入手,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但由于英语教育从小学才普遍开展,学生接触英语时间不长,词汇量积累不足,而“写”对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常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实际操作层面,写作便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认为,要打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写不好、不敢写”的恶性循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去写、主动去写,而不是被动吸收课堂内容。
        基于这一教学理念,我从自己的课堂教学经历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图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无论是在英语课堂上,还是教科书中,精彩纷呈的图片一直是最吸引学生眼球的画面,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调味剂。在低年级学生没有书面接触英语单词和句子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图说单词,看图说句子,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而生动活泼、甚至怪诞搞笑的图片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因此,图片也大可成为学生英语写作的辅助工具,不仅能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英语写作的过程。
        一、单元主题作文“大观园”
        
        通过作文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英文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从五年级开始,作文写作就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学生需要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熟练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作文。简笔画简单易画、生动直观,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能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因此在单元写作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根据不同单元主题的特色,结合作文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配上相应的图画,并尽可能地将图画内容转化成书面表达,让学生画自己想画的,写自己想写的。下面,我将通过两个教学实例,展示配图写作在单元主题作文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What’s he like?”的主题作文是关于自己、老师、朋友或家人的介绍,学生可通过人物身材、外貌、性格特征等进行写作;而第五单元“There is a big bed.”则要求学生设计并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房间。
        在第一单元自我介绍的小作文中,莫斯琪同学拟定的题目为Who can be my friend? (图一)。她将自己的性格和才艺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还画上一幅与未来朋友的合照,表达自己交朋友的美好愿望。于是,图画与作文形成完美照应:
        Do you want a new friend? Try me! I am Lily. I am funny and kind. I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 I can’t play the pipa. Let’s make friends.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句式结构正确,陈述流畅,首尾相互呼应,是一篇简洁美好的小作文。
 
        在第五单元介绍他人房间的小作文中,陈美宇同学(图二)很好地诠释了他对方位词on,near的理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作文仍缺少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来还原插图中多彩精美的房间,如The plant is very green. The water bottle is small but new. The bike is very old.这样的小作文才更贴合图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图促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主题写作训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营造作文氛围和意境,更重要的是,接近真实的情景,能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拉近学生与写作的距离,让学生在配图过程中完成对写作内容的思考,也让老师能够通过图画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对症下药”。
二、“思维导图”作引领
        思维导图直观形象的特征,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脑运作效率,发掘人各方面的潜能。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能将习作中各级主题的关系更好地表现出来,所以我常把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中。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在写作时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有条有理,达到授人以渔,同时增强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助选材
        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求学生具有放射性思维,但也不能忽视逻辑的条理性,而思维导图将放射性思维外化,正好契合了这一写作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完成对脑海中内容的梳理,使之条理清晰。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的“中心点”。确定一个中心词,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一方面,学生在写写画画、梳理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思维从“中心点”得以发散开来,头脑中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其个性也会在发散思维的写作过程中得以彰显。另一方面,有了思维导图的清晰展现,学生在写作选材上能够目标明确,有所取舍,效果自然更佳。
(二)帮构思
        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因此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理清思路,主题明确。确定了写什么,就要琢磨怎么写,这时就需要提纲巧构思。提纲是学生写作文时整体思路的提炼,当提纲有血有肉,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基本有了雏形。当学生头脑中明确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条理自然也就清晰了。
        而以思维导图来列提纲的方式,能清晰地反映行文思路,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这个脉络将继续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不至于脱离主题。同时,思维导图的各级之间具有一定的主次、前后关系,这也有助于学生分主次、按顺序、有条理地搭建写作框架。搭建好完整的写作框架后,再往里依次填充内容,就事半功倍了。
总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可以为教师们找出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由此可见,将语言和图画结合起来,在语言学习中丰富学生的视觉观感,有利于创造更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英语写作怀有惧怕心理,“谈写色变”,不写、怕写、应付写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图促写”写作模式的实行,令学生惧怕英语写作的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得以激发,小学英语教师们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写作教学难题也有了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莫丽梅.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之探究[J].校园英语,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