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PCK提升实践---基于惠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堂观察”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王恒
[导读] 组织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是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PCK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大量的磨课、上课、听评课等环节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
        王恒
        惠州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摘要:组织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是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PCK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大量的磨课、上课、听评课等环节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必不可少。“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课堂的研究模式,通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观察量表收集和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报告找出音乐课堂中存在的症结,解决教学活动培育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升相关实践活动的活跃度,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渐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将其作为改进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行为,提升PCK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PCK;课堂观察体系;课堂观察基本范式;
        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则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与教师PCK息息相关,PCK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通过笔者所参与的2019年广东省一三五重点教科研课题“基于课堂观察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PCK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在针对惠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进行课堂观察是传统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无目的的观察占26.37%,以科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观察但无明确分工占42.86%,有分工的占比30.77%,由此可以看出惠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通过传统的课堂观察模式,这种目的性模糊的课题观察模式并不能对音乐教师PCK有明显提升,为了改变当下教研活动成效差、课堂观察低效的教学面貌,所以有引入科学课堂观察模式,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连接在一起,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以下将重点围绕课堂观察在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PCK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课堂观察能否发挥职能作用提升音乐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在于其应用的工作方式,考虑到以往因为活动开展方式不合理使得观察到的信息不能如实的反应课堂教学效果,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将PCK理论作为课堂观察的基石,从多个角度、层面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弥补课堂观察理论漏洞。PCK的概念由科克伦等人首先提出,其由学习特征、教学法、学科内容以及学习情境构成,其引入中小学音乐课程活动后,对音乐教学进行评估,可以解决教学活动培育效果不佳的问题,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二、PCK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PCK理论下构建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体系
        课堂观察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电子设备、观察表等辅助工具的帮助下凭借观察者的感官,从课堂教学中收集资料,借助收集的资料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工作范式。课堂观察需要掌握课堂相关的因素,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简明的观察体系,依托观察体系完成课程教学信息收集、学情分析等工作,建立“音乐四个维度观察点、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的音乐课堂观察体系。另外,每个观察点均存在与关注内容对应的提示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提示信息完成课堂评价,观察维度涉及的主要内容为课堂关键因素,而观察视角是课程教学的个性化因素。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以下表 1音乐学科课堂观察框架。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基本范式
        课堂观察的初衷以及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素养,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效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期间,会随着教学工作的推进出现很多问题,教学工作应该重视教育评价,掌握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将课例研究与课堂观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PCK理念下建立合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察基本范式,并设计“课题观察的程序表”、“课堂观察手册”、“基于课堂观察提升教师PCK成长跟踪表”,以此保障课程教学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让音乐教学工作具备完整性特征。
(三)注意事项
        进行课堂观察期间,需要掌握观察内容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观察工作需要细致而全面,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的表象,否则会影响到观察者信息收集的完整性,也会对课堂评价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观察者需要明确课堂观察的作业要点,在课程活动中记录音乐学科特质以及教师的教学特征,改变以往直觉评判课程活动存在的弊病,将课堂观察工作向现场化、学科化方向发展,从课堂观察本质出发,提升其应用的合理性。

三、课堂观察实践应用效果
        笔者所参与的2019年广东省一三五重点教科研课题“基于课堂观察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PCK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于2019年11月21日对博罗县福田中心小学田嘉宝老师音乐课进行课堂观察。
        田嘉宝老师通过节奏游戏解决歌曲的难点,以一问一答互动形式学习歌曲,让学生在玩中学,感受音乐快乐;建议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节省导入和小结的时间,创编和教唱分配多一点时间,如律动导入部分,教师不要唱,让学生在律动中专注地听歌曲伴奏音乐,充分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学生在听辨出老师的节奏顺序时,可在黑板上打乱摆放四张节奏卡纸,让生排序,而不是每人发四张小纸条,既节约成本,又节省精力,黑板上呈现出排好的节奏顺序一目了然;在教唱环节,建议先完整聆听范唱,二次完整聆听时可轻声跟唱,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难点乐句,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唱。当学生能够准确唱出歌曲时,再来处理情感和音色;在创编环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散期思维进行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可分组创编表演;小结部分给予有效的问题进行情感升华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多专注于聆听音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多关注和激励学生,教师的语速、提问的技巧等都是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奋点,尽可能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诚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课堂观察是一种站在课堂的每个角度,将课堂整体细化剖析各个要素的科学课堂研究方法,通过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究课堂专业问题,对于音乐教研团队进行听课与评课活动有极大的帮助,课堂观察因其与学校文化存在相近性,工作场合具备持续性、目的性以及操作性,对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既契合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需求,同时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完成教学探索等相关活动。课堂观察可以完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还可以根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让教师掌握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被观察者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而观察者通过他人的课堂而反思感悟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所以说课堂观察是教师参与研究课堂,提高教师PCK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婉芝.从课堂观察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时间分配——以初中音乐课“杵歌”的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20(03):149+151.
[2]王美琪.中小学开展合唱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实践对策——国庆分指挥视角下的观察与思考[J].北方音乐,2020(08):210+212.
[3]马帅.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