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的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孙颖茵
[导读] 新时代(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孙颖茵
        佛山市启聪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   528000
        摘要:新时代(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诞生与推广,更是促进了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就拿特殊教育美术教学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特殊美术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血液”,线上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束缚,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钉钉、微信以及QQ等信息交流软件更是促进了教师与听障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信息化;特殊教育;美术教学
    新时代下,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特殊教育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既可以促进特殊教育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长远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听障学生信息的接受与学习资源的丰富,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功能弥补其听力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提升其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将对信息化在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优势及其教学实践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化教学在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特教生因生理存在缺陷而导致其与非障碍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听障学生因听力存在障碍而使得他们无法听过听力来展开学习,只能够依赖视觉功能进行学习。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以往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根本不利于他们学习,特别是对于美术教学课程来说,不仅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习,还有很多的绘画技巧需要掌握,而这些教师根本无法通过讲解去完成[1]。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相关知识与内容整理为图文资料,并将其制作为课件或着视频等发送到班级微信群、QQ群、钉钉群;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针对高三学生,教师则可以将一些理论复习和训练指导内容制作成图文教学课件,并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实现课下自主学习,并通过线下交流的形式来请教教师解答疑问。
        二、信息化下的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实践
        (一)构建“教育+网络”线上教学形式
        对于听障生来说,视觉成为了他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只能够通过观看和模仿的方式来实现美术知识的学习与绘画技能的提升。但是如想要实现绘画技能的有效提升,单单凭借模仿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感受绘画作品中存在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够将其体现在实际创作当中,从而促进其绘画技能与水平的提升。然而,以往的美术教学根本不能实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再加上受2020世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全国人民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全部封锁在家,所有教师与学生也进入了少有的超长假期之中,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长时间的停课、停学根本不利于即将到来的美术考试。因此,为保证学生的美术考试,促进学生对画作情感与思想的体验与领悟,教师则可采取网上授课教学形式,此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双优势,还能够充分利用听障学生的视觉功通道,促进其知识的学习与技能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采用QQ群的形式开展网上授课。事先结合所教学内容在网络中寻找与美术作品相关的图文资料,将其制作为视频或动画形式,通过屏幕分享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观看。可以看到在播放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的非常兴奋。在观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将在观看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并发送到交流群中。

在观看之后,教师再一一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开展深入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以及图画等,并结合问题进行赏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手语讲解,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网络教学形式的构建,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具有三大大优势:第一,分享、互动方便。第二,反馈及时。第三,教学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
        新时代下,各种信息交流软件(例如微博、钉钉、微信、QQ等)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甚至还成为了教学好帮手。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的美术理论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或者将上课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完成网络教学之后,将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分享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这样一来则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实现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基础差的听障学生来说,还可以通过回放的方式进行多次观看,直至彻底掌握知识[2]。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钉钉信息软件,构建微课堂,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或多媒体课堂,并将视频发送到钉钉交流群中,让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下载钉钉软件,通过播放和回放的方式来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同时,该软件还支持签到打卡,教师通过后台可以查看学生登陆软件的时间和具体的学习时间。通过详细数据信息的查看,教师就能够充分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除此之外,钉钉还具有实时问答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堂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评价与反馈,而其他学生也能够实时参与提问过程。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还能够将自己日常总结的知识点与从网络搜寻的相关资料、试题通过交流群发送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点击链接进行观看,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比较来说,线上网络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理论知识、讲授内容的重温,以及资源信息的实时分享和课堂提问。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相信大家都知道,因听力障碍,听障生长期处于一个无声的世界,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因为自卑而丧失美术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想要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以此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唤醒其内心的求知欲。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3]。
        例如,在进行器皿结构素描这一知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将器皿与“碗”结合在一起,并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中的碗进行观察,并让向学生提问“碗属于哪一种几何形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讲述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属于器皿类别的物品,并从网络中搜索一些其他造型的器皿,例如艺术花瓶、酒瓶、陶罐等,学生可以对这些器皿造型进行形体分析。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出本节课所教学内容,并将预习导学案发送到QQ群中,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知识预习。在预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于如何画出器皿结构的视频;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并将具体的操作录制成视频,配以详细的文字讲解让学生进行观看,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实现和谐、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无形之中促进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信息化的特殊教育美术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特教老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能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结合,互相补充,合理运用互联网+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侍翼飞.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课程教学探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20,(1):32-32.
[2]胡轶男,全玲.特殊教育美术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国际教育论坛,2020,2(7):17-18.
[3]王田.探究绘画课程中特殊教育"动式"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59(3):1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