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初中《压强》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刘会景
[导读] 在教育改革中,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是多数人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时要面对的问题。
        刘会景
        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直中学 471900
        【摘要】在教育改革中,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是多数人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时要面对的问题。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且进行深度学习,以此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 单元教学 初中物理
        【正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教育中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实践教学、研究学习,这些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但同时也有许多问题,教学模式陈旧,有些教师思维较古板。因此,教师开始关注深度学习下的单元教学,但是要想理解深度学习和单元教学的关系,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如何将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联系起来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一、初中物理传统单元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按照课本讲解物理知识,先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讲完知识点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然后就开始讲课后题,让学生思考课后题的时间也较短,有些思考慢的同学还没有思考出解题思路,教师就开始讲题,这些同学只能被迫打断自己的思路,从而学生逐渐变得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遇到不会的题只看了一遍,还没有思考就去问教师或者同学,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懒惰化。大部分课后题是简易的,少部分是中等难度,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解解题思路,从而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思维禁锢住。初中的学生正是充满想象的时期,作为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在本该充满想象的年纪禁锢住思维的想象。
        二、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策略
        1.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情境当中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灵活运用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点,整合应用到情境当中去。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团体教学。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不应当只教给学生知识点并且讲解基础的题,应该在课上讲完知识点后,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例题,将知识点运用到例题当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学习第九单元第一节《压强》时,有的教师会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一体系来讲解本课内容,教师会先讲压强是什么,然后再讲为什么会产生压强,虽然这样讲课对学生理解知识点很容易,但是学生自己很难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讲解什么是压强的时候,应该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如大型运货汽车轮子比较多,这是体现了减小压强。

给学生多张图,如针、挖土机、盲道、双肩书包、钉子床等,然后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哪个要增大压强,哪个要减小压强,老师要尽量多的搜集素材,让学生置身于物理情景中,以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遇到与压强有关的情景,就知道其中的物理道理,以此来陪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度学习
        对学生来说,最具有挑战的事情就是解决未知的新奇问题,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更愿意认真学习,因为可以利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更具有理性的思维模式。因此,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习新知识,能够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和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液体的压强》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装满水的水杯放在桌子上,水杯对桌子是有压强的,那么杯子里的水对杯子有压强吗?”然后教师可以开始讲解本课所要讲的内容,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听课,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寻找答案,能够激发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是仅仅从一开始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并且告诉学生液体压强的公式,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还会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下一课《大气压强》时更容易理解知识。
        3.开课前的知识梳理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师应该打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学时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加深入理解,在学习一个单元时,课本目录会将一个类别的知识放在同一单元让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讲一个单元前,用一此时间进行单元介绍所,来介绍本单元每一节知识的概念。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单元压强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讲本单元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举一些生活中与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有关的例子,如建房子为什么要打地基?我们为什么没有见过活的带鱼?人为什么有高原反应?汽车飞驶过后为什么尘土飞扬?以此来介绍每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分清这四种压强的区别,压强不只是存在于固体之间,液体也会产生压强,大气也会产生压强、这三种为物体静态产生的压强,气体和液体流动时产生的压强与什么有关呢?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生不容易混淆四种压强的概念,在知识点讲解时能够更容易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学会在讲课时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情景当中,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学生更容易在探究问题中学习、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一个导入本课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从而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1]陈妍蓉.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考试周刊,2021(37):91-92.
        [2]周莹,冯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任务设计——以初中物理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08):5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