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石长富
[导读] 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当前各类教育特色化发展与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基本举措。
        石长富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摘要: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当前各类教育特色化发展与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基本举措。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当前学校资源共享的凸显问题是优质的数字化资源供给不足。如何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及保障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数字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资源服务机制缺限等问题,提出了推动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  供给与需求矛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质上是资源在学校之间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协调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各学校之间的时空分布,使得资源分布更趋于合理,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适应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地理分布零距离的特征,使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尽管目前一些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并不普遍。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仍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因此,从需求侧角度通过调查探讨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急切所需,以期提高供给效率,达到做优做精供给,为师生提供精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这是促进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调查的基本目的在于获取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态度及需求。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所用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的问题与需求;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态度;目前校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开放题)等。问卷采取记名的方式,分散发放,次日收回,所获信息真实可信。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取了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所有学科教师,包括初中一年级教师、初中二年级教师、初中三年级教师、高中一年级教师、高中二年级教师、高中三年级教师、特殊教育部教师;学科分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与安全、法制教育等学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39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疑似无效问卷进一步筛选,把漏选题目较多的问卷认定为无效问卷,此过程中又滤掉3份,最后确认有效数据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39份,回收率为85.0%。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9.1%。
        (一)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获取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通过哪些方式获取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目前79.9%教师所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其次是电子图书期刊,占57.1%,而在过去作为主要教学资源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现在被教师选择的比例只占42.9%,远低于网络,而只有22.1%的教师选择使用光盘。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己成为我校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图1 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情况分布
        
        (二)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获取和使用资源,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校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学生的使用。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1.教师对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调查显示(如表所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一般,而对学校电子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有40.3%的教师认为比较丰富,而有两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自己需要的几类资源。上述数据统计说明,我校已有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还不够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今后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丰富程度上还要有所提高。
        
        教师对学校资源建设现状的态度
 
        2.对目前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满意度。对于学校目前拥有的教育资源,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63.2%的教师基本满意, 33.5%的教师不满意,仅有2.7%的教师满意。由此可见,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校所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态度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满意,这表明我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
 
        图2 教师对目前拥有资源的满意度分布情况
        (三)教师开发资源的情况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应该是资源的主要来源,教师开发的资源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数据显示(见图3),79.0%的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次是传统纸质讲稿和多媒体素材,分别为36.3%和35.1%,选择开发网络课程的只有19.1%,而开发教学录像的老师就更少了,只有10.3%。可见,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随着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的增多,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里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教学演示文稿。
 
         图3 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类型情况分布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数字资源的问题与期盼
        1、教学资源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三个问题是“不能快速找到想要的资源”、“资源内容相对陈旧、更新迟缓”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筛选”。其他还包括:“与本人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路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与新课程标准/教材不匹配等”。
        此外,内容是否科学、准确;交互设计是否灵活、有效;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合理;是否方便获取;界面是否导航清晰、美观大方,是影响教师选择并使用资源的五大因素。
        针对教师获取数字资源途径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检索,其次才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家、省市级资源平台(如图4所示),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教师首先使用的是网络检索而非各级各类资源库,当前建设的资源库为什么没有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图4 教师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
        
        2、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期盼
        就资源类型而言,“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和“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的三类资源。
        就资源功能而言,“课堂教学用的资源”、“备课用的资源”和“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资源”是教师最希望有关机构予以开发和建设的;紧随其后的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用的资源”和“课后评价用的资源”。
        教师期盼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现状和习惯。因此,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课堂上主要开展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活动。
        三、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当今处于新时期网络时代大数据环境,对于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生产者应立足于数字教育资源的特征及其技术需求,以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依据,生产好用、易用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尽可能解决用户的选择与应用困扰。在操作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用户参与的协同开发模式。单兵作战(包括单人、单个团队)不仅难以适应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特征及其技术要求,也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资源需求,且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无效建设等资源浪费现象。以教师和学生等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网络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为支撑,对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进行升级改造,整合各地、各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队伍,建立学校、企业等各类资源开发主体与教师、学生等用户一起参与的“互联网+”协同开发模式,不断增强资源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协同开发模式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开发模式,可以突破时限制,减少时滞问题,打破区域间、学校间发展的不均衡,实现技术、人力、财力的优化配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二)建立基于海量存储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将已有的数字教育资源送上云端,即整合现有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的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项目,以云存储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形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中心,为所有学校师生免费开放提供资源服务;第二步,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应用接口标准,并通过标准接口使得分散的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兼容互联,形成社会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第三步,开发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智能管理与个性化推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将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评价各类资源供给方提供的互联资源质量,并判断是否重复,进而决定是否准许进入资源云服务中心。同时依托个性化推荐系统,实现资源按需获取。
        (三)打造优质课程直播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近年来,网络直播课程成为商业教育网站的新宠,较之于静态的存储起来的数字教育资源,直播已不是简单的辅助教学手段,而是与线下课程同步,是实际教学的网络实时化呈现。但受限于商业运营和带宽,一般通过权限管理进行用户限制,商业教育网站直播课程往往无法面向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需要强调的是,直播教学必须依赖于多元互动及具有现场体验的直播系统,这一系统还能满足大数据级的用户参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带宽能力急剧提高,传感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为直播现场体验提供支持。目前,全面直播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先从硬件条件好、技术基础扎实的学校先行试点,遴选部分社会评价高的优质课程进行直播教学,直播范围由班级、到学校、再到校外逐步扩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感知系统、会议系统、专家系统等互联整合,全景式的具有现场体验式的直播必将成为新时代最有价值的数字教育资源。
        (四)提升师生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素养.任何教育技术的发展都有赖于教学主体的应用与发挥。教师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深度与应用效果。在计算机引入到教育领域之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推手。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师生皆成网民,单纯的计算机单机操作能力影响力不断下降,互联网技术成为师生必备技能。同理,如今大数据崛起,师生的数据素养将成为影响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依赖于科学的需求分析。教师和学生作为资源用户,其对数据教育资源的理解与应用水平,对需求分析具有重要影响。师生数据素养高,对大数据及其相应的数字教育资源理解更为透彻,反过来就会提出更高的应用诉求,进而激发资源供给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因此,加强师生大数据思维训练与数据技能培训,提升其数据素养,是保障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质量、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