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申思
[导读]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动,人们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对中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中学生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申思
        佛山市外国语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 528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动,人们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对中学生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中学生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同样的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那么这些心理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本文从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在积极心理学影响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引言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流派是现代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主要针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病理学研究提出异议,主张对人自身良好的品质进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消极心理学理念占据了世界心理学研究主导地位。21世纪初,西方心理学家掀起对于人积极心理的研究浪潮,这些积极心理学家们主张研究人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在人的主观方面上,研究人的积极主观体验,即幸福、快乐等。在人的个人层面上,主要研究个人正向的品质,即坚强、勇敢、努力等。在人的群体层面上,主要研究公民美德,使得人民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一员。积极心理学理念兴起之后,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
2.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对学生心理普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回访、组成学生心理健康月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处理事件,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在于干预和预防。按照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在中学校园里,许多中学生都被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只有少部分中学生都够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后知后觉,工作方式相对被动,这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
        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对如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对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而且应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在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之前,发展学生心理的问题,挖掘学生健康、快乐、努力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抵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应该帮助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充分发挥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让更多的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获益。
4.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在此前提下,还应该扩充一下目标:①开发中学生的潜能②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③帮助中学生健全人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扩充,意味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不仅包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包括心理健康的学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积极心理学思潮的三大使命,有利于消除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使更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受益,使积极心理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中学生。
4.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理念影响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中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首先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干预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不自觉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帮助学生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积极的面对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实施全程教育,而不是单单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针对性的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在中学生教学活动之外的各个环节,不自觉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再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的事情,他贯穿于中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中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全员都应该参与其中。比如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宿管老师等,都应该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者,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有积极正向的心态;最后当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逐渐在中学普及,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传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积极的开展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与挑战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面临一定的挑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4.3.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的能力和素养。
        面对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的能力和素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渠道,不断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面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确应对新媒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
4.3.2转变中学生教育工作者观念
        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扩充了心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自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更好的落实下去。因此学校领导应该首先转变教育工作观念,提高对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重视程度,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真正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影响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落实下去。
结束语:
        在积极心理学观念的影响下,整个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单位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这次变革影响到目前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在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引领下,将上升一个新的台阶,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益。
参考文献
[1]王东华,姚本先,汪海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123-124.
[2]穆骥飞.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12):336-337.
[3]张爱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 2017(38):224-225.
[4]王昊宸.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9):65-66.
[5]范爱华.积极心理学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20(42):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