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阳
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郑州 454600
摘要:纪录片是将历史当中长久以来的文化通过拍摄手段呈现给人民大众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而在一般的拍摄记录当中,仅仅依靠镜头的语言是难以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的,纪录片的解说词配音也是较为重要的,通过声情并茂的解说艺术将影视作品当中的众多情感与信息更好的表现出来,能够为观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配音技巧
引言:纪录片声画兼容的视听当中,画面作为主体能够表达出准确的信息,但是单一的画面并不能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为纪录片增加声音语言,能够将纪录片中的情感与内涵生动的传达给观众,解说词作为声音艺术承载着纪录片当中的历史背景、情节主体等内容,为相对乏味的纪录片增添了不一样的情感色彩。
一、概述纪录片《黄河》
纪录片《黄河》是经由导演韩军指导编演的一部30集的讲述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其详细记录了黄河的发源和延续,黄河是全世界当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黄河是不可磨灭的存在。黄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拓的地区,在全世界还在蒙昧未开化的状态时,中华民族伟大勤劳的先祖就已经在黄河这片丰沃肥硕的土地上开始了人类文明,斩荆棘、辟草莱,生生不息艰苦劳作从而创造了光彩夺目的中华文化。黄河作为承载着中华历史的文化传承遗产,必须让现代的世人充分了解其地势风貌、文化底蕴,在《黄河》纪录片当中,充分介绍了黄河流域及其丰富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海纳百川将我国的大好河山从历史长河中再次呈现给众人,让我们充分领会大自然的生机魅力,学会敬畏自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新的历史展开了应有的新篇章,而古老的历史铭刻在黄河悠久深远的遗迹当中,让人铭记。
二、优质的解说词在纪录片当中的作用
在纪录片当中,单纯的依靠画面为观众传递信息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效,难以让观众与纪录片所要表达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就无法对纪录片有深刻的了解[1]。而解说词在纪录片当中以独特的声音艺术能够发挥补充介绍的作用,在纪录片中的画面构造或是文化传承都比较深刻,观众在实际的观赏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难以理解之处,这时就充分体现出来声音刻画的重要性,在纪录片当中利用声音语言向观众传达视觉效果所无法传递的内容,加以解释说明从而降低了观众的理解难度。并且在配音解说当中通过语音提示可以将纪录片当中重要的画面以及情节明确的为观众做出提示,突出重点画面情节。在纪录片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转换当中,仅仅依靠画面自身的过渡不够自然,因此就需要解说词从旁协助,将画面的起承转合做到有效的衔接,解说词不仅承担着画面解说的重任,还能够进一步渲染记录片的气氛,烘托感情,将纪录片更加生动化的呈现给观众。
三、在纪录片《黄河》当中解说词声音塑造与感情表达的技巧
(一)实现感情表达与创造内容的有机统一
在纪录片中的解说词更多的时候是受到纪录片的实际内容所支配的,能够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与气氛,在纪录片的解说词配音过程当中,会产生不同的见地。一种是基于纪录片的特性,认为应该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从而忽略了配音的声音感情,使之空洞毫无感情,这一想法诚然是基于事实发表的见解,但是纪录片是将生活中的实际作为创造灵感从而以最大程度的真实效果加以加工从而产生的艺术结晶,其中展示的真实历史能够引起人们的深思,但是这并不代表纪录片需要抛掉真实的情感表达。
在中立客观的角度上进行配音解说是对于纪录片的另一种艺术加工形式,充分建设了纪录片的艺术文化底蕴,在内容上更是承载着创造人员、后期制作者的感情与思想,因此解说配音必须坚持声音感情与主旨内容的有机统一。在纪录片《黄河》当中,主要的内容是针对于黄河的地势风貌,文化传承进行记录刻画,随着纪录片的视角从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黄河流域的伟大历史内涵、自然环境的沧海桑田,为观众建设更加敬畏自然的思想感情基调。因此,全篇的配音必须切实结合纪录片的内容变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能够平静的叙述,秉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不能够一味地作为局外人旁观者平淡而空乏的进行叙述,浓重的情感色彩能够为纪录片创造丰富价值,增强观众的实际观赏感受。
(二)声音塑造与感情表达张弛有度
纪录片的解说词配音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影视作品,人物化的影视作品的配音追求的是对于人物感情的丰满表现,而人文地理类的纪录片则在配音上更加侧重于详细的叙述。纪录片更加贴近生活中的表达,更为自然的声音以及感情能够起到共鸣效果,在配音当中要求声音更加自然流畅,用声以及发音准确,多为轻快舒缓的节奏语调,在纪录片当中的语言刻画应该更加细致。在记录片《黄河》当中的坚持以叙事角度为主导,不能将语言表达盖过画面总体的呈现力度,增强与纪录片内容的交流融合,从而协调二者能够为纪录片增加不一样的色彩,人文历史类的纪录片大多以旁白的角度进行叙述,在发声上建立半实半虚的用声力度,能够有效促进纪录片内容的立体亲切感,声音的感情表达需要充分结合片子的内容以及主旨,最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三)提高配音工作者的情感感受力
配音工作者的实际职能在纪录片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优质的解说词具有良好的声音基础与情感表达能力,这就与配音员自身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为了能够符合纪录片中对于解说词的建设要求,解说员自身必须保证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在阅读与学习当中能够促进配音员对于《黄河》中的人文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的了解与掌握,在对纪录片的内容拥有足够的了解之上才能切实体会创作着的思想感情,从而转化为语言的力量,能够更加精准的将纪录片当中的文化历史,环境风貌等内容传递给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解说词的作用。并且配音员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声音塑造能力,在日常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加强朗诵基本功的训练,体会不同种类的文章所包含的感情与深刻的思想,增加情感的体会,能够用不同的情感与声音将其充分的表达出来,提高情感表达能力。《黄河》这一纪录片讲述的是黄河的起源发展,其气势之恢弘,需要配音员能够结合实际的内容构建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或高昂或平缓,将纪录片中的古老历史娓娓道来,增强中国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2]。这也同时需要建立在配音员优异的专业基础之上,想要将做好声音塑造与情感表达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吐字发音,动听的音色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够充分掌握配音技巧,控制好气息节奏、语感状态都是配音当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日复一日的重复锻炼中提升,从而能够为记录片的配音提供更加良好的水准,丰富文化情感,促进人文感受。并且参与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增加配音员的参与感能够帮助配音员更好的了解幕后的创作故事,对于主创人员的思想感情也能够更好的理解领悟,准确的掌握纪录片当中对于黄河的敬仰自豪之情,从而更直观的传递给观众。
参考文献:
[1]杜丹心.“情”投“意”合:电视人物纪录片解说词配音的情感表达——以《锡兰公主》为例[J].东南传播,2020(05):110-111.
[2]蔡雨昕.关于如何更好地把握纪录片配音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9(28):73.
李瑞阳,1987.1.17,性别:男民族:回籍贯:河南省驻马店 学历:研究生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传播郑州科技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课题名称:影视传播助推河南“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对策研究
河南省科技厅项目编号 2124004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