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 431900
记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田文江博士讲教育方法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美国的一所普通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学生做,题目是“7+8=?”。很快有一个学生做出来了,并且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毫不犹豫地点了他,可是他大声说出来的答案却是——13!这时候,教室里早就炸开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好多人笑着等着看那个学生的热闹。
这时候,田文江博士突然停下故事,问道如果在我们中国的课堂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会作何反应。教室里突然静下来了。这时候,田文江博士说:“我想如果在我们中国的课堂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概会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教师勃然大怒,痛斥学生,或许还会有一些难听的话。第二种,教师表情极其严肃,直接让学生坐下。第三种,教师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面带微笑的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在这三种情况里,前两种占据主流,能够做到第三种的便是凤毛麟角的优秀教师!”我们表示认同。田文江博士接着讲道:“同样的问题,那位美国的小学数学老师是这样做的。他非但没有批评那个学生,居然说那个学生很棒。理由有四个——其一,那个学生很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其二,他很勇敢的举手告诉我们大家他的答案;其三,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对的,因为他知道7与8相加肯定要比7或8更大;其四,他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已经很接近了,相信他用不了多久就会算出正确答案了。”田博士讲完了,我们却都呆住了。从“7+8=13”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激励教育在两个民族遇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中国教育要想跻身世界强国,激励教育必须走出第一步。
教育能否获得理想效果,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激励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法。激励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育的愉悦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行为的持久性与自觉性。班主任要提高班集体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激励教育就是创造一种教育上的合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免不了要进行批评、指正,有时甚至是非常严厉的批评、教育,以便使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但有时采用严厉的批评指责教育方式,收效并不大。而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怯懦,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因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大胆采取各种形式激励学生。采取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充分肯定和强化他们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等正确的心理愿望,调动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对生活和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我认为可尝试以下方式。
1.目标激励。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取。反之,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激励教育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通过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激励的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目标的实现是一定需要的满足,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导致新的行为,达到新的目标。作为高一新生的班主任,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定好。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这些都应该是学生确定的人生目标。
2.信心激励。
信心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而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相信自己有能力;第二,感觉到被别人所欣赏,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也就是被人欣赏。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的自信心马上就会动摇。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创设一个欣赏、信任学生的环境,使学生的自信心转化为内在动力。
3.爱心激励。爱心激励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尤其是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老师更要倍加爱护、关心,决不能弃之不管,使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不断向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运用榜样激励的手段。可以用榜样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自省,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做个体榜样的激励工作时,我还注意到这样几个环节:
(1)发现和培养榜样。要运用激励技术,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让榜样在学生当中产生和确立。如运动会前的队列训练,学生大多数动作不到位,一时很又难达到要求,于是发现一个练得好的就进行表扬,这时班上其他同学都在学着他的动作,队列比以前整齐多了。
(2)宣传榜样。树榜样的目的是让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人,带动他人,从而推动优良班风的形成。军训会操前的队列训练,我进行分组训练,并实行竞争机制,谁练得好,谁就当小组长。这样,学生你追我赶,队列训练的难题不但得以解决,而且在班上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3)支持和教育榜样。榜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也是人,也会受到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言行也会发生变化。要使树立起来的榜样站住脚,发挥更大的作用,老师就要更加关心他们,经常指导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不断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当然,激励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发挥他的作用。运用激励教育要注意几个方面。
其一,要选准时机进行激励教育。在运用激励教育时,若时机未到,往往会劳而无功,而错过时机又会显得可惜。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留意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本身不是正取其就读的重点中学的,她很聪明但学习成绩不算太好,成绩起伏不定,学生的信心也时好时坏。有一次,我有意安排她参加作文竞赛,没想到她竟然获得了一等奖。我抓住这个时机,在班上公开对她进行了表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常常表扬她,“你想那么难的作文竞赛,那么多人参加,你居然得了一等奖,你真行啊!”从此以后那个女生发奋学习,高考时超过了许多平常比她强的学生,最终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其二,进行激励教育要注意有度。凡事过犹不及。要注意情感投入。情感,是指热爱学生,爱护学生的感情。教育者在实施激励教育时,要真正做到“动之以情”,诚恳,关切,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爱护我”。因此,教育过程要真诚、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俗话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里的信,是相信、信任。如果教育者不用真情投入,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所进行的激励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的艺术在于善用激励,激励教育是班级管理中转化学生思想的一剂有效的“催化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善于运用,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