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洪崧
[导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然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洪崧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然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主体,发挥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要始终积极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去。基于此,充分明确、熟练掌握乡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有效渠道至关重要。本文着重由改进留守儿童日常管教制、丰富教育活动形式、优化教育环境,强化教育合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论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教育合力
        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社会性的问题,而学校又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学校必须进一步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结合本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项教育教学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作如下的论述:
        一、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1.学校的领导层给予了留守儿童所接受教育情况必要的重视,并认清了对广大留守儿童不良问题处理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性,并积极与教育局、妇联和妇女信息服务站加强了沟通,联合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等系列性的活动。另外,笔者学校成立了专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领导小组,由校长直接担任组长,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专题工作会议,共同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现状和研讨解决对策。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氛围,所搭建的互动平台可以确保留守儿童与家长和监护人有效的沟通[1]。长期的实践应用发现,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可以为广大留守儿童打造出一个真正平等、健康、融洽的环境,在保护留守儿童得以健康、顺利成长上意义深远,以避免留守儿童家长担心忧虑。
        2.学校对现有的教育资源做了全面的清查,按照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需求,搭建起一个 “留守儿童之家”专业活动室,并齐全配备了必要设备设施,如亲情电话、活动机具、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图书画报等,可以引导留守儿童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另外,还在学校的公共场室张贴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活动室的活力大大提升[2]。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可以积极参与生活、学习的交流沟通中去,学生可以感知更多来自“家”的温馨与和谐。
        3.从整体上看,所推行的定期“家校”联系制,需要班主任在一个月内均安排家访一次,保持和留守儿童家长通1次电话/月,并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多写信沟通。在工作过程中,笔者所在的学校提倡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深入到家庭中去了解相关的信息,深入留守儿童的家庭给予学习辅导和生活上的帮助。比如会去与监护人交流沟通,指导如何有效关心孩子。除此之外,在亲自走访班级留守儿童所处家庭时,还应注意“五必访”内容。也就是必访身体状况不佳、必访心理情绪状态不好、必访频繁迟到早退、必访成绩异常下降、必访和同学无端争吵。通过严格落实“五必访”,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情感支持,用知识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
        二、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1.举办了“争做一个高尚、有道德的人”的实践活动:我校每逢碰到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都会在少年宫内,组织一系列的有关法制、道德、安全方面的实践教育活动。

例如,举办了“争做雷锋月”、“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月”、“文明礼仪由我做起”实践活动,诸多的留守儿童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到来自学校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所开展的这些活动均与德育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的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笔者所在的学校还借助多媒体教室,举办了引入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并要求留守儿童做到定期观看这些有意义的影片,并安排留守儿童自主记录观后感,更好地深化了教育效用。
        2.开展阅读指导活动。要求各个班级的班主任与语文任课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阅读辅导,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书籍,并引导留守儿童去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章节,撰写阅读笔记,以此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和业余生活。另外还开展了“一帮一”、“多帮一”的教学活动,在班级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3]。
        3.组织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注意举办与留守儿童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经常邀请在学校居住的留守儿童去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对丰富留守儿童情感有重要的作用。另外,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一些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还实施了特别帮助,比如“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
        三、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1. 向校外延伸留守儿童的校园教育。学校宜大力完善整个学校施加给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并有意识地帮助留守儿童向学校以外进一步延伸生活空间,以有效弥补他们缺失的学校以外的生活真空,打造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另外,学校积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交流沟通,提升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来。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鼓励家长和教师轮流参与进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常见的心理疾病开展了全面性的剖析阐述,积极与留守儿童互动交流,向留守儿童提供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今后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借助举办家长会的模式,促进家长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令其及时掌握常见的家教技巧,真正肩负起家长的责任。也邀请专业的讲师进到学校开展安全与法制教育,向留守儿童与家长讲解遵纪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犯罪及自我防范和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2.充分发挥社区和村委会的作用,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在疫情期间,我们提供名单给村(居)委会,各村(居)委会干部在宣传教授疫情防控理论知识时,会帮助监护人认真教育留守儿童有关疫情防控的理论知识,以增强他们的防护能力,真正尽量少外出、少访亲、不聚集。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在疫情防控物资等方面确有困难的,村(居)委会也会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在线上教学期间,对由于家庭没有购置通信设备或不会操作等而无法顺利视频的,学校联系村(居)委会干部并派出班主任和电脑老师上门提供帮助,保证了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在2021年的春节前,政府机构应号召广大务工人员 做到就地过年、实现“非必要、不返乡”目标。学校也应着重关心父母就地过年后留住在农村的儿童,指引务工父母基于电话、视频等,来和这些留守儿童进行远程沟通、“见面谈心”,切实做到了“人在外,爱回家”。学校联合村(居)委会干部统筹教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强化辅导学习、讲授安全知识、疏通心理等方面的工作,真正保障“监护零缺失”,让在外的父母“留得下、留的安心”,让留守儿童“过得好、过得舒心”。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有着复杂性、长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联合政府、全社会、学生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来科学教导农村留守儿童。重点可以从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机制、丰富教育活动形式、优化教育环境,强化教育合力这三个方面来着手,以打造健全的教育体系,更好的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琼琼.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588(7):77-78.
[2]路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02.
[3]韩庆峰.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社会治理理论视角[J].教育文化论坛,2020,12(5):5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