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轮驱动”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转换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常春红
[导读]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理念的提出,既是新时代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常春红
        黑龙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理念的提出,既是新时代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双轮驱动”理念能够为高校青年学子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指引,也能够为青年学子未来的奋斗保驾护航,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引入“双轮驱动”理念内容,能够同时从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转换实效。
【关键词】双轮驱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话语体系  实践转换
        
        基金项目:
        (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转换的研究与实践”(GJC1316168)
        (2)2020 年度黑龙江省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理工科高校“三全育人”理论构建及实践机理研究”(SJGSZD20200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支撑,并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一、 “双轮驱动”的时代新主题
        (一)“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双轮驱动”
        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始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爆发式到来研究部署新的总体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时面临着世界整体格局的重新洗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已经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国际局势充满了各种未知的风险,对于走在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来说,“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因此,高质量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成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整体目标。
        纵观世界格局从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现在的三百年时间里,每一次科技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都造成了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的重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借助科技革命的成果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进步时,往往有相应的激励科技创新、保障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经济转化的制度保障,并且几乎都是同步性发展,并由此而不断凸显制度优势,从而增强政治认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实效性。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来保证”,[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会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3.4)]必须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从而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习近平精炼地指出,“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
        (二)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双轮驱动”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蹄疾步稳前行的第一动力。同时,习近平也指出:“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软件环境改善相对滞后”。[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针对这一短板,加快围绕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政策配套,并促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精神双重保障,消除束缚科技创新高速稳定发展以及向经济领 域转化的体制机制藩篱,实现同时为科技创新“赋能”与“减负”双重目标。这一“双轮驱动”无疑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彰显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后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十九大之后出台的文件就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


二、“双轮驱动”的双重实现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轮驱动”战略,包含着深刻的双重维度。
        (一) 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发挥着反作用力。二者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属经济基础范畴,因此,表征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与表征生产关系的制度创新则同属人类的劳动实践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辩证论述,明确了以均衡发展获得指数效果取代了失衡发展造成的累加效果,从理论上为我们阐释了“双轮驱动”的必要性以及在实践中能够增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实效性,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 现实维度: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矛盾的表述内涵着我们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习近平对这一问题做了这样的总结:“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两张皮的突出表现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导致的思想观念为题更为突出,中国在这四十年中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强度日益加大,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激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污蔑和否定日益增多,因此,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问题愈发重要。
        三、新时代“双轮驱动”的实现路径
        (一) 理念先导
        我们要在2035年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是至要前提,思想教育的话语权体系建设事关青年人才思想观念上的坚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全方位培养青年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需要首先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习近平指出,“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
        理念先导的涵义是,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树立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性保障的思想观念,方能从主观上扫除科技创新的制度性障碍,从而在客观上为科技创新扫清制度障碍。“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未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核心力量,打造系统的高校创新舆论环境至关重要。打造高校创新舆论环境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大学生同辈群体环境、 高校文化环境及网络媒介环境”。[ 李宝琴、于钦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63.]
        (二) 实践进路
        习近平指出,解决双轮驱动的现实需求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讲,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制度创新,消除国家创新体系内各要素之间不同步发展的弊端;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从而释放先进制度的潜能,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领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原始创新能力,从而激发科技创新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具体来说,就是“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保障”。[ 巩茹敏、姜昱子.新时代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再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0(6)。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着眼于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于国计民生以及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
        科技强国三步走的长远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习近平关于“双轮驱动”的指导论述为我们进入新时代后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以取得实效提供了清晰的思想指导。从而为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