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薛建平 孙丽娜
[导读] 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塑造未来人才所服务的,在此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运用各类手段与方式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薛建平  孙丽娜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摘要:学校设定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塑造未来人才所服务的,在此目标设定的基础上,运用各类手段与方式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当下,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这也是新时期改革的一大要求,初中教育改革能够锻炼学生学习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教育需要根据新课改要求,通过素质教育体系,不断展开对学生的培养工作。本篇文章将对现有的初中教育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此推动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教育改革

        教育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事业,我国走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宽阔道路上,对义务教育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视。无论是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城镇农村,教育质量都在不断突破与完善,为我国更好的培育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初中教育仍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内,初中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高中甚至大学的教育奠定一定基础,因此素质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1.素质教育内涵
        简单来讲,素质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获得发展,比起传统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有着更强的综合性。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个人潜力作为一项基础,针对性地传授具有价值的知识内容与道德品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以外,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个人谈吐修养与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智力提升,还要再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与提升,素质教育在上世纪末提出,距今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在实行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其中初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是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2.初中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陈旧的教学模式根生蒂固,初中教育教学还是更加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教学管理中缺乏相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初中教育的改革有着许多限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与管理中,无法将自身的思维活力与创造力良好发散与开发,对学生的培养将会止步不前,初中教学大多时候是只关注教学进度与任务,让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只需要机械化地接受知识内容便可。结合当前阶段主要总结出初中教育改革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不够合理。在中考中,语数外的科目成绩占比很重,许多中学在课程设置上都是围绕着中考的必考学科,学校与教师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设置各种类型的模拟测试题,长期如此,学生就成为了应对考试的机器,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只是通过不断地习题训练与考试掌握学习技巧,没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去让学生学会思维理解。
        ②教学目标的偏差。在当前这个阶段,教学管理的目标还是处在教材上,生活化的实践操作教学较少,与现实生活脱节,让教学目标与自然科学没有形成连接,对于相关的概念原理的掌握仅是停留在表面,出现在课本层面。教师对学生引导较少,没有进一步探究其事物内在发展规律。长期如此,对初中教育的改革造成阻碍,不利于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培育。
        ③教学效果难以看到成效。如今初中学校的班级数量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与补充,经常出现一个教师任教多个班级的情况,并且一些班级的人数众多,这就为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一些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会跟不上教学的步伐,得不到有效指导,最终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性[2]。


        3.素质教育背景下德初中教育改革分析
        3.1因材施教
        相关初中教学人员要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具体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例如,所处家庭环境、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教师应该调整自身的定位,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度,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且不爱说话的学生多给予鼓励,了解其学校生活情况,把握学生的具体情感需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②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其本身的教育方法,不能使用固定教育模式,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之中,让受教育的学生有充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3]。
        ③因材施教并非盲目地去适应受教育者,而应该灵活运用,将其本身的特点优势表现出来,并与提出的相关要求相互联系,结合在一起,以此让教育工作有所进步,更好地开展下去。
        3.2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注重思想教育工作
        未来祖国建设发展的主要栋梁就是我国的青少年,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影响着祖国未来的繁荣兴盛。面对思想教学上的问题,例如政治教学枯燥无味,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积极性不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等问题,学校上层领导与政治教学团队要给予重点关注,政治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不能运用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优化升级。教导学生改变在思想政治的学习态度,降低对此课程的偏见,为思想政治课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吸引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思政课与社会相结合,举办一系列爱心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让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到最大作用[4]。
        3.3创新教育的形式与方式
        任何事物都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的进步与创新才能保证不被超越,教育改革也是如此,要与时俱进,将新教育体制改革作为目标。中学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中,是心理与生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与教师都应该以此付出努力。在开展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交际能力等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在学生的思维散发性、视野拓展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5]。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让教学不再仅仅灌输式的吸收模式,要营造出充满活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并且要努力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让学生多元化全面性的发展。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高频率的互动交流,通过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合理引导学生朝更深层次化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在表达意见时,教师不能轻易持有否定意见,避免对学生的学校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构建出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入全新的时代以后,对人才的培养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有了新的要求。但当前我国中学的教育仍然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面对初中教育改革,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对现阶段初中教育的具体改革问题,针对性地制定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进行大胆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其运用到现代化教育建设之中,为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慧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探究[J].读写算,2020(04):26.
[2]秦平,齐俊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分析[J].祖国,2019(02):227-228.
[3]傅聪明.浅谈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41.
[4]刘万鹏.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58-59.
[5]毕艳秋,王大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改革[J].中华少年,2016(34):255-256.
1薛建平(男)1979一级化学教师 主任,
 2孙丽娜(女) 二级历史教师1982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茂兴镇中学
         籍贯(省市):黑龙江省大庆市,
         学历:本科  ,
         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方向: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