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基宏
广东省阳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省 阳江市529500
摘要:通常地,在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有差异化,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很难跟上课程教学的进度,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就会成为学困生。当前,学困生已经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将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本文将研究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差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原因来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和举措。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原因;应对举措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运算能力将是一项最为基本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数学运算能力将是对学生数学课程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数学运算能力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甚至是初中理科教学质量,就得先要提升学困生的运算能力。所以,初中数学老师认真分析当前学困生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对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举措和培养方式。
一、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教学的基本现状
第一,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针对性比较差。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在这方面老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都是和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实践调查就可以发现,一些初中生的运算能力比较弱,也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容易将公式混淆,对运算法则理解不准确等因素。学困生不能牢固做到掌握运算的基础法则。通常比如不知道怎样去确定正负号,如何去掉分母,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容易出现大量的错误。有的时候也是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程度来授课,对于课本中老师自认为简单的知识点就进行简单地讲解。但是学困生的一个普遍情况就是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弱,一旦初中数学老师讲解的比较快或者不够详细,将会造成学困生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运算知识,正因为学困生的运算知识在理解上出现了混乱和模糊,所以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自然就会准确率很低。
比如,在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对于(5a-3b)-3(a-2)的化解,在具体教学中,初中数学老师就会发现学困生总是对后半部分的计算符号不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对此,就可以运用去括号法则来进行解决。同时还可以运用补充分配了的方法,具体就是将2前面的“-”看做是性质符号直接先确定符号,就可以得到-3(a-2)=-3a+6,但是杜宇学困生来说,容易将2前面的“-”认为是运算符号——减号,这里面就含有乘法分配律和乘法法则的知识。对此,如果初中数学老师没有讲清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自然就会出现混乱。
第二,学困生的数学运算基础比较薄弱。初中学困生为什么运算能力比较差,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学困生因为没能牢固掌握数学运算性质,对数学公式的记忆也不够准确。比如,初中数学中在分式运算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具有小学同分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层层递进和环环相扣的。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自然就会在后面的学习变得更加吃力。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将会提升很多。很多学困生就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所以就很轻易沦为学困生。
第三,学困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自信缺乏。
因为学困生可能长期在课堂教学上跟不上进度,所以就容易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将对数学课产生排斥心理。对于这个问题,就会出现老师认为自己讲得很精彩,但是学困生依旧感到自己是云里雾里。学困生总是感到自己没能掌握课程内容的要点,数学试题的解答不能准确解答,这样在学习上就会容易出现不自信的情况。正因为学困生对于学习极度缺乏自信,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数学学习能力自然就比较差,容易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二、提升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具体举措
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预算习惯,推动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学困上的数学学习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初中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从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运算学习习惯,所以导致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解答的时候准确率比较低。所以,初中数学老师要努力让学困生建立良好的运算能力。对此,初中数学老师要让学生建立一看二想三动手四检查的学习习惯。首先就是一看,学生在运算的时候,对试题题目和数据要仔细、认真地看。其次就是二想,就是学生在计算之前要认真思考。初中数学老师在让学生计算试题的时候,不一定非得拿到试题就开始瞎比,要对试题题目进行仔细观察,将实体的运算顺序要弄准确,看是否适用一些计算技巧。第三就是动手。学生在运算解答的时候要做到书写规范,对于解题步骤要尽可能地详细,这样也便于学生后续对解答过程的检查。数学问题的解答本身就很缜密,即便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出现了错误,将会导致运算的错误。对于不同类型的运算题,要对试题的解题步骤特别留意。如果随意进行跳步,将会容易出现错误。最后就是检查。为了推动运算准确率的提升,学生在每道题解答之后,要仔细检查试题题目。学困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后,数学学习能力自然就慢慢地得到了提升。比如,在-x+y=4 ①2x+3y=10 ②,这道题解答过程中,学生就首先需要认真观察,因为第一个方程y的系数是1,比较简洁,对此就可以使用代入消元法。可以用且含x的式子表示y,这个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在移项的时候进行变号,就会得到y=x+4,将这带入到第二个式子中就会得到2x+3(x+4)=10。对于学困生来说,带入的步骤很关键,不能缺失,要做到自信认真,否则就在解答的时候容易出现2x+3x+4=10,最终导致计算错误。
第二,引导和教育学困生从错题中进行学习。为了提升学困生的运算能力,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困生主动发现问题,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避免下次再出现错误。对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解答错的试题抄写在这个基本上,定期进行翻看学习。对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结合学生错题本上的错题,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找出来,然后开展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逐步巩固每个子还是点,最终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将是形形色色的,就需要初中数学老师找一些共性问题,并及时进行重点讲解。
第三,可以积极实施班级帮扶政策。为了推动学困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于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通过强弱搭配的方式来推动学困生提升自己的运算能力。对于学困生成绩提升相对快的小组,初中数学老师要及时进行奖励和肯定,这样以此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运算能力,就需要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多归纳总结,建立正确的解题模式,充分地利用错题本进行反思提升,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晖萍.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 2014,(58):68-69
[2] 孙素慧.朱国.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对数学教师的因素分析与调查;[J]考试周刊,2010(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