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思考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宫波 董庆波
[导读]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宫波 董庆波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是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梳理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学徒制育人模式,解析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分析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高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思考。
        关键词:学徒制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教育  模式  构建
        
        一、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学徒制育人模式
        在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主要的育人模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德国双元制为代表的企业需求导向型现代学徒制。德国的现代学徒制以企业为培训教育的主体,学徒一般每周在企业接受3~4天的职业操作技能培训,在职业学校接受1~2天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政府与企业共担现代学徒制培训费用,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徒,大部分都会被培训企业雇用。第二种育人模式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供给导向型现代学徒制,通常是由培训机构来寻找合作的企业,对学徒的教学培训由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实施,实施“学 习——实践——学习”的工学交替的“三明治模式”学徒制教学模式。学徒达到教学培训框架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可考取相应的认证。
        二、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
        1.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概况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8年8月,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三批19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2019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2.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不断拓展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实施,在前期试点的带动下,高职的现代学徒制数量不断增加,各个省份也积极出台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广东省共有24所高职院校48个专业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2018年全省有50所高职院校199个专业点获批立项建设省现代学徒制试点,2019年为60所高职院校的379个专业点,到2020年,获批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达到68所,专业点723个。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模在不断壮大。
        3.校企合作形式各具特色
        伴随着全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日益壮大,因各地各学校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形式也具有多样化。在学习时间地点安排上,“2+1”、“1+1+1”、“2+0.5+0.5”等合作模式各具特色。还有一些合作根据行业特点进行创新,如黑龙江职业学院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北方锅炉行业冬季运行工作,夏季制造安装的特点,创新了“夏制造、冬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季节工作内容同步安排学徒学习课程。
        
        三、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负担成本较高,存在人才流失风险
        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实施双主体育人,学生在企业培训的时间较长,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在诸多环节都存在着成本付出以及安全风险。在教育培养方面,学生培养经费中大多数都投入于学校,企业需要自行承担成本进行人才培养,需要付出人员培训、设备材料损耗等成本,在学徒制培养中,企业也存在担心所培养的人才流失问题。


        2. 高水平“双导师”师资队伍短缺
        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双导师”教学,但因企业生产任务紧张,高素质人才短缺,不足以满足带徒弟的需要,根据南方某省所做的调查显示,合作企业主管认为企业指导教师数量充足、质量较好的占比为36%。同样因为学校师资数量有限,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学习实践的时间有限,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学校教师数量充足、质量较好的占比为32.5%。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亟待提升。
        3.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难以满足要求
        现代学徒制是岗位育人、岗位成才,这就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应根据工作实际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这一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精力来完成与完善,目前,许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难以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任务。
        四、高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徒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思考
        1.健全法律政策,建立合理的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现代学徒制较之普通培养需要付出更多的培养成本,特别对于企业而言,还要承担所培养人才流失的风险。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如广东省6 部门于2020 年 12 月联合下发了《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按培训职业(工种)等级、耗材情况等确定,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为 4000-8500元。
        2.针对行业企业职业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特色培养模式
        基于学徒制培养岗位针对性强,在学徒制培养模式上应符合职业特点,体现专业岗位特色,同时也要统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合理设计各阶段的培养形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开展工作,形成紧密合作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如浙江省的某所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电动工具产业集中,学校就与该产业多个企业合作,共同研制了适合地方特点的合作章程和管理体制,校企共建理事会,针对该产业多属于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实行校企组合投入“一对多”的人才培养形式,一个专业对多个企业,一名学徒对多个岗位,一门课程对多个场所,一套标准对多元评价。
        3. 定要求强培训,提升“双导师”教育教学能力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师培养企业岗位人才的特殊性,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双导师”的要求,“要求”应在品行道德、工作经历、个人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规定。无论 “校内导师”还是 “企业导师”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校企在实施教学前应组织若干次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培训和职业岗位培训,以保证学徒制教学实施的质量。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应随时调查考核,查找不足,制定“双导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培训。
        4.建立标准体系,制度化管理促发展
         标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应建立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各门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建立监控反馈机制,以做到不断完善与提高。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标准促建设,以制度促发展。
        
        参考资料:
[1] 姚文宽. 高职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探讨[J].商贸人才, 2021,( 02) : 190-192.
[2] 徐 芳.  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与破解对策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04): 034 - 039
[3]郝天聪, 石伟平 . 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 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分析[J]. 教育研究, 2018,( 04) : 80

作者简介:宫波,女,黑龙江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B1320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