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王晓红
[导读] 语文学科在小学学习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的道德修养、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王晓红
        黑龙江省五常市五常镇中心学校  150200
        摘要:语文学科在小学学习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的道德修养、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方法
引言
        基于小学语文习作实践教学实际现状,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习作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新课改下的习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结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作文教学应引起小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根据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不足之处
        首先,小学语文教授习作的环节存在着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依旧在采用比较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比如对学生完成的习作任务进行机械化的批注和评价,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气氛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小学语文教授习作的环节存在着缺乏创新观念的问题。在教师讲授小学语文作文的相关教学内容时,不少教师仍旧会根据教材上的固有内容进行习作课程的讲解,严重缺乏创新观念,缺乏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增强与提高,还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僵化,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指导策略
        2.1拓宽题材内容范围,引导题材创新
        作文题材是指作品创作者通过描写具体生活及现象,归纳文章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如何利用价值素材或者生活片段设置作文主题是习作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内容,如何引领题材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思维能力及个人经历拓宽题材内容范围,适度进行题材创新,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有效拓展习作思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所敬佩的人》习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人选,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表达,分别就生活中感动的片段进行归纳综合,得出之所以引起自己敬佩的原因及有意义的结论。为了拓展学生思考范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敬佩的人选不仅包括军人、医生等,还包括自己身边遇到的平凡人,于是,在他们创作过程中,就有了许多生活素材来源,使得其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文写作水平也就有了“质”的飞跃。


        2.2关注日常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教学之本,更是写作之源。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从来不曾认真观察过生活,也很少主动积累生活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处于“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窘态中。而且,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写作技巧”的价值,从来不曾主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本末倒置。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例如,在教《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这篇课文的写作结构,可将这篇课文划分为三个写作板块:第一、从整体感知的视角,鸟瞰整个园子;第二、眼中所见园子,样样都有;第三、心中所体会的园子,一切皆是自由。作者在描写蜜蜂采花蜜的句段当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蜜蜂“带着金粉”即为采花粉时沾染了金黄色的花粉,而描写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则是因为蜜蜂采了不少的花蜜。这些细节是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之处,作者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对比蜜蜂在采蜜前后,身体颜色变化、身体形态的变化,让人们能够从中看出蜜蜂辛勤采蜜的状况。这样的表象化的细节描写,能够充分展现事物的本质。
        2.3实现评价主体开放多元化
        所谓评价的主体,即结合相关的标准范围,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以此对具有客观价值的学生团体以及个体进行判断。不同的评价所处的身份也不相同,那么便可以从全方位的角度摘选有用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保障评价的质量,更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现在很多地区学生的评价,多半由学校组织,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采取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对此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学生进行修正的教学方式。习作评价的主体是语文教师,选取怎样的评价方式,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都是由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学生在写作中也开始尝试听从教师的评价要求,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写作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期待,写作的热情在这样的评级模式中逐渐消失。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评价主体强调从多元化角度进行,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今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应该积极探索小学语文写作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萧雪.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杨培.浅谈小学高段语文如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1):79.
[3]任园园.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