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艳
利川市建南镇建新小学 4454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但如今,部分小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离异单亲家庭影响或者家里长辈的溺爱,导致小学生产生了任性、自卑、孤僻、消极的情绪和状态,使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危害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渗透,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当今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已经开始在学生心中发芽,精神上的独立和进步成为了学生用来开玩笑的话题。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作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会不断与外界交互并产生联系,而完善的人格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萌芽直至成熟,可以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其接受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至关重要。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班主任的岗位往往都是由语文老师承担。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需要发挥出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带领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知世界和事物,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学生主动接纳学习内容的重要心理基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理,能够向老师毫无保留地抒发自己的心理情感,主动向老师述说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使学习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最高的效率。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小看的教育意义。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揭示着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社会丑恶的一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帮助学生探索人生中的道理,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切实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诗歌是包含作者丰富情感的阅读内容,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诗,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诗歌《微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次,教师不仅可以挖掘诗歌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还可以在散文、童话故事等作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落花生》时,本篇课文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课中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究外表美,而应当做一个脚踏实地,拥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二、树立教师模范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师者,人之模范也。”一个好老师,将对学生产生莫大的积极影响,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树立好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本内容、语文教师精准的用词、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堂上情感细腻的表达,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例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中的宋庆龄小小年纪却表现出了高于自身年龄的诚信与担当,当她得知自己将要去伯伯家看喜欢的鸽子时却没忘记自己对别人的承诺,正所谓“一诺千金”,小小的宋庆龄对于诚信十分重视。“人无信不立”,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中丰富的内容,通过设计有缓有急、张弛有度的课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课堂上,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列举出自己或身边有关诚实守信的例子,也可以谈一谈从课外书上看到的相似的故事,并从中谈收获、谈感受,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类似于这样的文本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蓝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好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为更快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余生活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小学生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认知,加强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前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里受家长细心呵护,在学校又有教师保护和管理,加之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困难,因此,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和失败就难以接受,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应多多开展一些趣味性高、挑战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活动的磨炼,提升受挫能力,锻炼心理素质,再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一个相对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使得小学生更加勇敢、坚强、无惧无畏。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去社会中做一天的传单派发员,体验传单派发的辛苦,遭受路人的拒绝,从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的心理更加强大。
结束语
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全社会殷切的希望,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智育,还要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身心,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各种信息会对学生心理带来诸多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小学语文学科具备独立的学科特点,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班主任需要能够意识到并利用到这一特点,从而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信随着学校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将在学校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芙蓉.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家长,2020(24):31+33.
[2]李文华.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长江丛刊,2019(22):155+163.
[3]农永怀.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J].农家参谋,2018(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