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广州市从化区河滨小学 广州 从化区 510900
摘要: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发突显,而为了达成学生德育的有效进行,除了班主任教师之外,学科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选择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开展德育教学。本文将会重点探讨分析将德育教学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策略,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而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行为的建设。相应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所具备的有效德育价值,并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效融合立德树人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语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歌,能够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自主探索语文知识和深度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知识,在耳濡目染、自主学习中受到良好道德情操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情操,达到德育的目的。另外,德育主要包括孝亲敬长、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热爱学习等内容。在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总是能够找到相关的事例,学生能够在阅读这些故事时切实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道德情操,并在成长生活中树立高尚的人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浅出地将人生哲理以德育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1小学语文德育工作现状
(1)缺少合力教育。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有效地开展才能达到效果。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是非曲直还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联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受到德育,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二是语文教育方法有问题。德育不能只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德育,培养其道德情操,塑造其健全的人格。(2)小学德育没有实效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和家长只重视成绩,很少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品质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德育,通过言语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道德情操并去遵循,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2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2.1深挖语文教材中的育人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对此进行深度挖掘,善于从中提炼出德育元素,从而在教学中予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素养与正确价值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对每一课蕴含的德育素材有大概的把握,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其二,基于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不可让语文教学与德育相互脱节,一定要彼此结合,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其三,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顺应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渗透德育。同时,教师还可尝试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从更直观的影像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起到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比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重现出圆明园未毁灭之前的繁华盛景,将这座皇家园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背景与经过,由此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同时也是我们不可忘却的“耻辱”,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从小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2.2开拓课外阅读中的育人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非常大,所以教师除了要着重讲解教材内容以外,也要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同样能够成为德育渗透的领域。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在选择与甄别课外优秀读物方面的能力略显不足,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喜好、认知发展规律等进行读物推荐,引导其阅读与思考,感受其中的德育素材。比如,一般小学生对童话、寓言故事等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贪心与懒惰是不可取的,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与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此外,许多经典的古诗文也可纳入课外阅读书目中,比如通过阅读《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学生礼貌谦让的传统美德;阅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尝试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2.3落实读写结合中的育人路径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同样可以成为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来源,学生在生活中需要多观察、开阔视野,多分析、多思考,立足自身视角审视生活,阐述自己的想法,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学生所写下的文字是其对事物的看法与观点,从这一层面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德育状况,语文教师通过审阅作文能够对具体的德育引导工作进行调整,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一定可行性。比如,在以“保护可爱的小鸟”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动脑思考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保护鸟类的行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德;在以“接力比赛”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记录运动会上大家团队合作完成接力赛跑的情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良好品德。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也要做出必要的德育点评,以评语渗透德育内容,引发学生的重视与思考。
2.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渗透育人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德育,进而将接受到的德育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德育的全面渗透。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活动有根有据,不可与语文教学内容脱节。比如,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开展学雷锋的实践活动,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雷锋叔叔的故事材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又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感激之情,使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组织开展古诗朗诵大赛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接触更多的唐诗宋词,通过朗读背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培养孩子们思乡、爱国、珍视友情等良好道德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大量德育元素,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与学科知识巧妙融合,将德育渗透于语文知识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逐渐提升其道德品质素养,实现德育覆盖面的扩张,保证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效果,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2]魏秀立.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42.
[3]杨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J].学周刊,2017(2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