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前环节看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陈英
[导读] 核心素养是我国未成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学校发展形成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
        陈英
        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核心素养是我国未成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学校发展形成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是在具体的基础学科课程之上发展的。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题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能够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学生物理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应从课前策略、课中策略以及课后策略三个维度,把握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展开策略,本文主要从课前策略来进行分析。
        教师的课前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即教师平时所说的“备课”。
(一)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设计
1 借鉴改写,确定目标
        在具体撰写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主体,不可以将教师的视角带入,同时也要注意规范使用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程度,要根据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设定一定的行为条件,最后描述出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准。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原“三维目标”改写,即可得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教学目标,需要尽量联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素养四个方面。
        以人教版八年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习题课为例,可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物理观念: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通过教师介绍,丰富、拓宽知识面;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实验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等实验方法;科学探究:通过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影响,体会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2 结合内容,分析学情
        首先,教师需要分析该课题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这些物理知识的生成过程;其次,需要深入挖掘该课题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哪些教育价值;第三,需要把这些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将其放在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之内确定其地位与其
它知识的联系,将其放在科学技术、生活实际的大框架下确定其实际的作用与价
值,指引学生领悟该内容的科学本质。
3 核心素养下的习题课教学设计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习题课教学设计, 需要满足以下原则。原则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原则。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而核心素养正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础教育工作无论何时都必须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原则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认知活动,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学习者的地位,教学设计必须摒弃应试教育中的灌输,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目标。原则三,以规律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物理规律串联起了一个个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因素。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物理观念,同时发展科学思维的能力,所以学生必须加强思维活动,重在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原则四,重视实验的原则。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遇到多么麻烦的习题,也不应该忘记这一点本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可以利用实验过程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反思和交流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原则五,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本质上是希望学生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将实际问题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后,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发展也有极大帮助。  
4 调动学生,设计活动
        学习活动是在课堂上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外在活动或者思考和体会,建立对活动内容的全方面认识,从而获得
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经历一定的学习活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物理问题后,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个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在学习活动的设计环节,教师需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不断参与,同时注意及时地反馈,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复杂性,设计不同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
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编制习题
1 以核心素养的为指导进行习题设计
        习题课上,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习题本身,要想通过习题课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设计出能够体现核心素养的习题。由于题目的长度所限,我认为习题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至少要能体现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或一个要点。下面笔者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习题设计的策略。
        一是利用建构主义思想,培养物理观念。此策略适用于概念、规律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二是层层设问,培养科学思维。此策略侧重于规律的应用,同时利用不断深入的提问,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三是利用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培养科学探究。此策略侧重于物理规律的综合应用,通过设计实验等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态度。
 2 利用情境,呈现问题  
        从习题课的目的来看,习题课的主要目的从来都不是让学生“背概念”、“套公式”和“算出答案”,习题教学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需要以下步骤:发现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设置物理量——推理、计算——得出结论。而一般非情境的物理习题往往只让学生参与最后的两个步骤,之前的环节都由出题者完成,这就造成了物理习题与生活实际的割裂,学生与真实物理问题的割裂,直观的反映就是学生变成了“书呆子”,习题课没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培养了其“解决习题”的能力。
        所以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在习题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创建真实情境还可以从其它角度帮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真实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模型建立能力,发展科学思维;真实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发展科学态度与责任;真实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实的情境可以使学习者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原始形式,增强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3 关注核心,有序编排
        优秀的习题有很多,但是仍然要有选择性的编制到习题课中,因为课堂时间
是有限的,必须有所取舍。
        策略一,专注教学目标。习题课的内容虽然是以习题为主,但习题课也有自
己的教学目标,制定好目标后,习题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中心选择。
        策略二,针对重点、痛点。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的习题必须为本节内容的重点、学生学习中常出现问题的痛点。
        策略三,习题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习题主要是指三种情况:题目类型多样化,题目中的考点多样化,题目要素多样化。选择、实验、填空、计算和画图等多种题型最好都能出现;如非必要,习题最好覆盖本节课的全部要点,尽量不出现相同类型相同考点的题目;题目中的条件、提问方式都可以是多样的,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策略四,包含科学态度。习题课在科学态度和责任方面的培养需要借助题目
展开,如果题目中有关于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的内容,就是发展这方面素养的好
机会,当然也并不一定非要每道题都有科学态度的内容,一般整节课有一些就可
以了。
        策略五,注重梯度。有些不好理解的知识,选择问题难度梯次增加的题目,将习题作为知识台阶,既可以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
生都能有所收获,避免题目太难迫使学生放弃。
        总之,核心素养是当前教改的核心内容,而物理习题课的设计对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重点课题“3+1+2新高考形势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XJKX20A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