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道
蒲城县永丰镇九年制学校 陕西 渭南 715502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生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难以理解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都较为困难,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的弱势科目。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数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重视对于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解题能力为论点,对我国现有的高中数学课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引言
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只有准确把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在复杂的数学条件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路清晰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综合提高应用题解答能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需要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来挑选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含义
解题是一种智力活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解答分析,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对数学应用题进行解答,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与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用思维能力找到知识与问题解决的结合点,实现数学应用题的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知识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其次是良好的思维能力,数学应用题往往都有其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点,思维能力是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钥匙。最后就是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应用题往往都设定在一定的实际问题基础上,想要实现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数学思维能力欠缺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思维能力也正在慢慢地形成。而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体现,这就使得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较为困难,解题能力自然跟不上。数学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大的能力,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取得积极的学习效果。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这些枯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当前小学生思维能力普遍不高的问题,是限制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2忽视解题技巧的传授
在实际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解题兴趣,常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上,如果没有相应的情境,教师常常会担心自己的得分很低。但是,在实际的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及教学内容,只追求创设情境这种形式,必然会降低教学效率。其实,应用题中包含各类条件及解题信息。学生需要对关键的信息作出相应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一般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之后都要再次检查自己的解决方案及答案,寻找可能会出现失误的地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结果,而不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或个人解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未能提高。
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3.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一直以来,教师和学生在应用题解题方面都非常重视。但是,在应用题的解题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教学难,学生难掌握的现状。随着知识深度和难度的递增,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陷入“差─怕─更差”的怪圈。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获得正激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这也更加说明了,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解题能力的前提。应用题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和问题的罗列,教师应在题目的讲解、分析等方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多变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生活化在应用题上的教学方法就是让题目更贴近生活。
3.2归纳解题步骤,降低出错几率
要解答应用题,归纳解题步骤十分重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错的几率。第一步,审题。顾名思义,审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条件及问题一一寻找出来。学生在审题时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简单明了地摘取条件和问题。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第二步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步骤,可以让学生在确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第三步,计算。第三步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其粗心、马虎。在确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彼此交流,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第四步,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一般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将自己的答案作为一个已知条件,把题目中的条件当作一个问题。
3.3梯度练习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指导,成绩和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应根据他所获得的知识水平进行梯度训练。由于数学的学习内容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基础知识有限的学生很难跟上课程进度。在指导这些学生时,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已经学到的内容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以便学生逐渐掌握。所学的内容会随着课程的进展而逐渐变慢,学生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以便与老师的辅导合作,而不至于落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高年级更是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严谨认真习惯的关键期。所以,作为本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高年级学生学情的前提下,不断研究本职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教学来验证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超越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潘静.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20(55):63‐64.
[2]高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2020(13):33‐34.
[3]于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