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红
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 650108
摘要:受思维水平、认知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有错题出现,影响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将提前干预策略运用过来,降低学生错题的出现几率,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易错题;提前干预
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尚未成熟,耐心、细心不足,导致易错题容易出现。易错题不仅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遭到降低,失去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易错题的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提前干预策略,降低易错题的形成几率。
1 小学数学易错题提前干预的意义
具体来讲,提前干预指的是出现错误之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提前干预要求教师对问题的根结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对错题的形成原因深入分析和查找,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高效、正确的解决同类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仿佛都能够听懂课堂中所教学的数学知识,但在习题解答时,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教师之后进行补救处理,这样教师的工作量显著加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1]。而通过提前干预策略的运用,则能够将错误扼杀于萌芽状态,不仅教师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强。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2.1 制作错题本
小学数学教师要将错题这一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对错题卡进行构建,促使学生的薄弱环节得到改善,更加高效的建构知识,提升解题的正确率。结合教学经验得知,很多易错题经过了数次的讲解和训练,但一些学生依然有错误出现。若教师单单关注错题这一表象,将难以改善学生的错题问题。因此,教师需透过这些易错题,将背后的本质问题找出来,封堵学生的学习漏洞[2]。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及时将错题本建立起来,帮助学生养成总结错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即可以归类错题,又可以对某一个典型例题进行抄写,详细标注正确答案、出现错误的原因等内容。例如,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容易出现错误。教师通过调查得知,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将边的长短作为了比较的依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抄录典型例题,然后在后面详细标注:角的大小并不是由边的长短所决定,而是要看张口。
2.2 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升华了生活经验,抽象性较强。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不够成熟,导致在习题解答中容易有错误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案例,在鲜活的案例中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能够得到显著优化,同时又能够更加高效、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习题训练中的错误率得到显著降低。
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章节时,为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技巧,教师可将生活化场景构建起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小组成员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收银员要结合顾客所选择的商品,计算商品总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实用性显著增强,学生的理解、计算难度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可得到调动,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大意义。
2.3 分组讨论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我国课程改革要求,及时转变自身角色,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种问题自我思考和探究。教师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将自主探究平台构建起来,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索需求,促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全面参与进来。通过本种观察引导式干预手段的运用,学生能够将思考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到有效暴露,教师之后针对性的矫正干预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高,提前干预目的也可得到实现[3]。例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章节时,教师将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可向学生们设计这样一道例题:738=?。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们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和解决。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解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有一些学生由于忽略掉“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而得出了错误的答案。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答方法。
2.4 开展专项练习
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记忆力,课堂上即便熟练掌握了某些知识点,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忘记,进而难以正确解答题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学生的记忆规律纳入考虑范围,积极开展专项练习活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的易错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结合易错题中隐藏的知识点,合理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的内化吸收知识点,促使易错知识点的出错率得到降低。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章节时,教师总结发现,接近整点的时间,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如三点五十,一些学生看到时针与“4”较为接近,因此往往写成“四点五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此为核心,设计专项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准确认识钟表时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易错题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事后讲解,这样教学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注重挖掘易错题形成的背后原因,于课堂教学中提前运用干预策略,降低错题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重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J].明日,2019(12):160-160.
[2]王华.浅析小学中段数学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策略[J].科教导刊,2019(21):174-174.
[3]官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解析[J].科教导刊,2019(9):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