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激趣 让魅力彰显——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何静 苏永才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之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逻辑和思维等方面能力培养价值明显。
        何静  苏永才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小学   628015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之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逻辑和思维等方面能力培养价值明显。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活跃度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导致其学习过程效率不高。课程改革以来,重视生本主体课堂的打造,教师可利用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不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还能满足其学习需求。鉴于此,为了彰显数学课堂魅力,需要教师利用活动激趣,探索数学课堂趣味活动应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策略

引言:课改环境下,趣味活动和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无疑是教学方法的重要革新。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在数学知识理解方面,对于知识认知方面都可能受到限制。而兴趣是驱动其产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利用活动,调动学生兴趣,让数学课堂活动能够高效实施,营造生机,体现数学课堂的全新风采。
一、情境创设,课堂激趣
        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属于趣味活动创设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时学生对于此教学方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营造趣味化学习环境,吸引学生注意,让课堂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体会趣味课堂的丰富多彩。
        例如:“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笔者选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色小球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注序号,按照黑、白、红、黄、绿的顺序进行排列,小球数量共31个,先由学生对小球特点进行观察,并且和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只要说出1~31当中的任何数字,老师就能准确说出小球的颜色”,学生开始表现出不相信的态度,都想“考考老师”,于是纷纷说出“25”、“18”、“16”等数字,根据学生提问,笔者给出回答“第25个小球为绿色”,“第18个小球为红色”,“第16个小球为黑色”之后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验证。学生经过验证以后,发现老师说得快速又精准。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和师生交流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成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之后笔者顺利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入,展开后续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在信息化场景当中,学习动力更强,兴趣更加浓厚,为了弄清楚老师是如何快速回答出小球颜色的原因,纷纷展开有余数除法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的一半,所以情境激趣的应用能够让课堂活动趣味十足,体现趣味教学法的应用魅力[1]。


二、游戏引领,快乐教学
        游戏属于小学生热衷的活动形式之一,因为游戏本身具备趣味性,在堂课能够灵活应用。所以趣味课堂活动的设计还可以巧妙运用游戏,增添学习乐趣。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用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关注度,并且在游戏过程学习知识。
        比如:“年月日”内容教学阶段,让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为重点。所以理论内容讲解以后,笔者设计趣味游戏,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分别为“年”、“月”、“日”组,每个小组学生可以手持代表年、月、日的数字,最后利用多媒体随机出示日期,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具体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学生观看到指令时,能够迅速反应,根据自身手持的数字,参与“日期”的排列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如果某学生在任务完成阶段出现问题,那么该名学生就会被淘汰。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对年月日具体含义形成深刻理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使用形象化的方法为学生展示,使其实现在玩中学,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体现趣味活动应用价值。
三、联系生活,内化知识
        数学学科实践性较强,并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趣味化课堂的创设,需要教师明确数学源于生活,在趣味活动组织阶段,可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在课堂上呈现,转变以往课堂的严肃性,利用生活当中的常用现象向学生讲解知识,使其能够在生活经验的指引下高效学习。
        比如:“小数的加减”内容讲解时,为了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实践运用途径有所掌握,选择“购物”活动,丰富课堂。由于学生生活当中都有购物经历,因此,能够利用经验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常见商品,并且制作标签,标注商品价格,在课堂上将收集商品作为道具,学生则扮演销售员和顾客,通过趣味对话购买商品,计算价格,运用小数加减有关知识。教学活动具有生活化特点,学生参与意愿较强,还能够为学生营造和生活更加贴近的学习氛围,让其在实践活动当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感受生活当中数学无处不在,对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巨大帮助,让其在趣味化活动支持下,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2]。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践行课改要求,利用教学活动,突出活动趣味性,从数学学科内容出发,探索趣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路径。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趣,设计趣味游戏,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联系生活,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其利用生活经验学习和内化数学知识,提高教育成效,彰显趣味课堂魅力。
参考文献:
[1]郑传升,法云鹤,孟庆苓.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的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124.
[2]童春勤.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浅析[J].读写算,2020(04):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