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蒙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小学 443000
[论文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激情、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知道如何评价和正确表达想法。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等待 探究 感悟 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更多地是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慢”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我所教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处在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接受和理解问题的程度都各有不同。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耐心等待、慢下脚步,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再作适时恰当的调控,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了内化的过程。
一、充分实践让学生激情勃发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体现,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以及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创设性的把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动手实践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有效地抓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机会,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当中。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先让学生观察教师与将要学习的几种图形有关的废旧物制作的漂亮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让学生想办法把手上的物品分分家。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同学们把手上的物品按照外形的不同分别分放在了不同的篓子里,得出了类似而又多样的分类方法。这时,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把哪些数量少且形状特别的物品挑出来,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我们以后会慢慢学习到,今天先学习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四种图形。然后引导学生用摸一摸、描一描的方式直观的感受这四种图形之间的区别,这时应给学生足够的主观感受时间,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区别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二、自主发现、探究让学生自信满满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别是每个孩子的层次起点都不同,这时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慢下脚步教孩子们把每一步都走踏实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没有思维的束缚,学习的热情很高,他们的探究过程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作为教师,我只需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等待学生的发现。
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教师课前分小组给学生准备好要分类的物品的图片。在学习了分类的标准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把图片分分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乐趣。然后分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教师在学生动手实践时,要注意学生在操作时的表现,要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去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
三、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爱上数学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其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最后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比较高矮”时,先在教室外面准备好木板、桌椅等教具后,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高矮’”然后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面一边做游戏一边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游戏、思考、探索、总结,最后他们自己总结出如何比较最公平,这便是我们比较高矮这一课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也就成功达成了,这样学生即学的轻松、有趣,同时又掌握了知识点。
四、诚心交流让学生体会数学
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它不是教师可以完全预设的,教师也不可能牵着学生走进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轨道。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探索,难免就会有出错。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维不够深刻,或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捕捉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特别是要等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提供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各抒己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慢下脚步教会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新课程也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价评和自我评价,这样,会有效地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发。
参考文献:
1、斯苗儿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3、徐静儿《等待的艺术》教学月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