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王晓丝
[导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晓丝
        石狮市石光中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 物理素养、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以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理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下文几方面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方法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理性思维、实践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巩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成果,并且使学生提高了物理运用实践能力。本文从下面几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
        一、运用观察法,观察与发现问题特征
        教师在教学物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教学物理方法,引导学生来观察与发现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观察法,帮助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的特征。教师在教学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问题的现象,通过细致的观察来简单的概括与分析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与特征。当学生学习与研究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保持理性思维,遇到问题后不慌张,先对该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对该问题进行细致地观察与分析,才能够深入地了解问题本身与问题根源。观察法是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的物理方法,教师结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分析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物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如何判断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该物理问题的引导下,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涉及的因素。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跑步学生们在运动跑步比赛过程的快慢,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如果学生需要比较学生跑步运动的快慢,那么学生会发现如果需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则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包括时间与路程。学生经过观察后发现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学生跑步的路程越远,则该学生运动的速度较其他同学快。如果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学生所用的时间越短,则该学生的运动速度较其他同学快。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得出了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时间、路程有关。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的第一个方法,也是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细致地观察问题本身,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
        二、运用比较法,探究问题的差异与解决途径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第二个解决问题的重要物理方法,教导给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保持理性思维,有技巧地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法,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通过比较问题中的重要因素,帮助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教师不仅是对于物理问题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法,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遇到其他问题时,也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可以通过比较问题中蕴含的差异因素,得出问题的突出特征,从而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教师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比较法的物理方法,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二个重要方法,这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法来解决问题,而且是教会学生学会用比较思维来看待事情,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声现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声现象,进而揭开声音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造或举例一些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包括掌声、桌子的拍打声、走路的声音、弹古筝的声音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教师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来观察不同物体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包括学生趴在桌子上会听见不远处桌子的拍打声传来,处于深水里的鱼会由于在深处听见走动声而游开等例子。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声音的传播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问题关键,即声音是借助了一定的介质而传播的。教师需要内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关键。
        三、运用归纳法,归纳总结问题的解决规律
        教师在教学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提高概括与分析能力,进而通过归纳、概括的规律来可解决问题。即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解决问题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利用归纳的规律,更高效地解决新问题的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归纳法,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阶段能力的飞跃,学生通过运用归纳法,总结与归纳问题解决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汽化与液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教学问题,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汽化与液化的关键点是什么以及汽化与液化的形式有哪些。教师在对学生完成本节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归纳与总结本节课提出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汽化与液化的原理,包括归纳液化与汽化的关键点是热量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时应该要如何运用归纳法。归纳法在学生运用的物理方法中,属于具有一定的总结性与分类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分析、概括与总结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运用归纳法,归纳总结问题的解决规律、运用比较法,探究问题的差异与解决途径等策略,开展各类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刘向伟.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方法与实践[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9(4).
        [2] 张建军. 浅谈在"光的折射"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18).
        [3] 周优. 浅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12):P.1-1.
        [4] 池能锋. 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模型建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000(023):P.16-17.
作者简介:王晓丝(1989——)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单位:石狮市石光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