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王翠梅
[导读] 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科目的地位不可忽视。数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结晶,也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学科
        王翠梅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中心小学  235222
        摘要:在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科目的地位不可忽视。数学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智慧结晶,也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学科,同时,数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当下,随着教育界对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为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因此,如何依据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推动数学教学成果的前进成为小学数学老师首要的任务。本文主要叙述了数学科目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创新理论基础的含义,最后根据创新理论基础提出几点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引言: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的学习理解,提升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并使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从事数学教育的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摒弃传统倾倒式的教学模式,转而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使学生们自身构建出合理的数学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将其灵活运用。数学老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不断创新自身的教育模式,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
        抽象和简洁是数学的主要特点,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吸引着无数人孜孜不倦地探究其中的奥秘。数学是一种符号化的知识类型,同时它也是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其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运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发大脑,体验探索的乐趣,充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追求。
二、数学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1.数学学习是教育教学的必要科目之一。在小学的课程中,数学科目的地位不可撼动,数学能够初步开发学生的大脑,需要孩子发挥其本身的思维力、实践力提高自己,从而促使他们逐步辨别是非,提升自身的对世界的理解,在学习中培养了孩子正确的学习观。  
        2.数学学习能够提升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学习需要孩子发挥其本身的思维力、实践力提高自己。通过学习,孩子可以掌握诸多文化知识。而通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因此日常讲习中,老师要积极地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教他们正确的辨别是非,这样也有助于让孩子对数学知识有初步自主学习能力。
    3.能够培育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能够高效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对某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导。这些对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4.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潜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老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天赋的学生重点培养,但对于暂差生也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只要孩子们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数学老师都要表扬他们,一视同仁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5. 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受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还不够全面。而对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数学科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能够帮助他们讲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因此,数学老师在日常讲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促使他们今后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的意义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能力。

新课改看重现代教育对于全面型人才的培育,而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途径,它能够很好地规避传统教育中的弊端,活跃数学教学氛围,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基于创新理论基础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建议
        中国发展上下五千年,千年来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接受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由之路,而数学能力的培养更是在教育中尤为重要。
        1.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老师要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分析,并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寻答案的同时逐步完成老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其次,数学老师在设计教学的问题时,必须着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设置问题。而学习不太重要或者只需了解的篇章时,可合理地降低问题难度。
        2. 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设置游戏环节。我们组织游戏教学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其主要目的和对孩子教育的意义。即通过游戏,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自主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以形象为主,并且各方面都处于萌芽期,思维和智力都还没有全面发育,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差,注意力也不集中。而故事和游戏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情境氛围,老师要足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在教学中设置游戏环节就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实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比如,在学习《千克、克、吨》时,数学老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将孩子们两两进行分组,让他们给对方出题,分别说一件物品让对方回答其质量单位。在答对的学生中再进行两两分组,互相提问回答,以此往复直至选出最后的胜利者,同时,数学老师在答错的学生中也需要选择最后的胜利者。最后,对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表扬鼓励,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要适度,不要言过其实。
        3. 利用新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近年来,学校的教育设备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这就要求老师们利用新型设备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数学老师在授课前对视频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剪辑在源头上严格把控视频资源的质量和内容,尽量做到视频资源短小精悍,内容全面突出,色彩鲜明感强,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不影响课堂讲解时间。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将本节内容给生动形象的演示出来,便于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图形概念中的难点。并且,在每章内容总结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本章节视频资源的合集,让学生相互之间展开探讨,以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4.学生和老师互换身份,由学生备课教学。首先老师得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讲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增加学生们钻研数学的兴趣。现代社会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讲习授课应充分搭建在他们的偏好上进行。让学生当老师跟同学讲课,学生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会使自己找寻各种渠道,完善自己的认知储备,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上讲述课程。无形中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老师要注重发现学生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和讲解。
        结束语:要想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数学老师在日常讲习中需要尽可能规避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还要掌握专业教学基础,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创新理论基础,鞭策他们改正错误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学老师要将当下学生的知识接收能力与课堂讲习相结合,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秉承为孩子尽责,为教育尽职的工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董运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经验和实施策略浅谈[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33).
[2]秦莉.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理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06).
        [3]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4]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