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郑艳君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也是在逐渐的深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性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
        郑艳君
        重庆市开州区百里初级中学  重庆市开州区 405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也是在逐渐的深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性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各项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教学已经完全不能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化的创新,不断的探究物理教学的新方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进而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物理学科不仅是高中物理的关键性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从特点上分析,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基本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观察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新时代的教学创新上,作为物理教师,要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探究实验”的学习思维,进而更全面的掌握物理,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化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
        从物理学科的本身分析,它具有很强的生活展示性和实验探究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就需要具备很多的素养,这其中既包含良好的观察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探究思路以及良好的科态度等等,这些素养都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1]。
        从各项素养的特点分析,良好的观察能力就是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与物理相结合,更为全面的认识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细致的分析能力则是表现在学生如何认识到物理的具体展示和运用方法;缜密的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物理实验探究之中,学生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方法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掌握知识的发现过程,这样能够全面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逐渐的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而科学的学习态度就指的是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要有一个积极的、实事求是的心态等[2]。所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俨然已经成为新时代物理教学的追求,那么,以下我们将针对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新时代物理教学的要求,那么,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学生核心素颜的培养与提升呢?以下我们将针对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合理化分析。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思维和良好的观察分析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它是一门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学科。电学知识一向是初中物理学的核心之一,在针对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知识教学时,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生活元素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借此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3]。
        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见现象,如:冬天毛发与毛衣发生的静电,雷雨天气看到的闪电,更或是生产、生活的用电等等,单一性的课本教学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生活进入实践进行教学,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让同学对科学产生兴趣。例如:在《电流和电路》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开展生活小实验:有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电动机、一个蜂鸣器、一个开关、一节电池和一些导线。如何让小灯泡亮、电动机转和蜂鸣器发声呢?通过实验,学生才可以知道当我们用导线将它们与电池连接成一个闭合地回路时,就可以满足这三个结果了。学生们日后是要走进社会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日后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运用科学思想进行解难。
(二)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物理学科来讲,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实践与操作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更是学生综合提升的组成因素。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物理教师要不断的转变教学的思维,为学生设计更具有趣味化的实践性实验,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分析、操作、创新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与落实[4]。
        例如:在教学“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实验所必须的道具,如:一个小灯泡,三节电池以及若干导线等。其次,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全面的发挥出自身的指导性价值,引导每个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践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实践性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将电池作为电源,利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与电池,并且逐步增加作为电源的电池数量,观察三次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记录在了表格之中。同学们发现,当用越多的电池作为实验的电源时,小灯泡的亮度也会越来越亮,从而得出了“电流越大,电压越高,电功率越高”的初步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仅仅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的思维,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物理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探究中逐渐掌握学习物理的技巧,逐渐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进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黎明.以能力为核心以素养为基础——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7):26-27.
[2]刘军.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之策略探析[J].读天下(综合),2020(5).
[3]王欣.基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例[J].信息周刊,2020,(2):P.1-2.
[4]郭任芝.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2):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