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趣味图谱的“四式五度”创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吴晓燕
[导读] 我针对目前图谱教学资源的匮乏,创编趣味图谱作为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旨意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教学资料,开辟音乐辅助教材。
        吴晓燕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金沙小学,广东 东莞523000
        我针对目前图谱教学资源的匮乏,创编趣味图谱作为低年级音乐教学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旨意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教学资料,开辟音乐辅助教材。通过趣味图谱,使音乐物化,变得具体,让学生可感、可触、可摸。趣味图谱让低年级孩子对识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图谱的辅助下更快更好的掌握了音乐知识与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趣味图谱实现音画沟通,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一、趣味图谱“四式”资源
(一)趣味“创意式”歌曲图谱
        趣味歌曲图谱包括知识、歌谣、节奏、音砖、手势、唱名等九要素的创编与运用,让音乐知识更直观形象,让音乐技能更生动有趣,让音乐课堂更智慧高效。例如知识图谱:学生通过学一学知识,认识音乐符号;歌谣图谱:学生通过读一读歌谣,学会朗读歌词;节奏图谱:学生通过拍一拍节奏,学会看拍节奏;音砖图谱:学生通过敲一敲音砖,建立音高位置;手势图谱:学生通过做一做手势,掌握音高位置;唱名图谱:学生通过认一认唱名,降低模唱难度;旋律图谱:学生通过听一听旋律,了解旋律特点;歌词图谱:学生通过唱一唱歌词,熟悉歌词意境;乐器图谱:学生通过打一打乐器,探索音乐技能。
(二)趣味“导图式”欣赏图谱
        趣味欣赏图谱主要把作品包括演奏形式、作曲家、意境、旋律、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设计成思维导图绘制出来,进行直观性、发散性思维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制作设计了三十几首欣赏图谱,为一线音乐教师提供的清晰的思维导图资源。从思维导图中可以清晰掌握乐曲的结构、情绪、乐器、乐段,并由此开展的音乐教学步骤、活动、重难点、曲式分析等教学环节。把欣赏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要素图示化、可视化、直观化、条理化。  
(三)趣味“微课式”乐器图谱
        趣味乐器图谱,我就运用利用绘本资源,整合录制了系列趣味“微课式”进行教学。
包括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管弦乐器等五大类的“微课式”乐器图谱的整合运用。我购买了一系列《音乐与乐器》的音乐故事绘本,然后把每一册的故事采用故事解说、节奏模仿、听辨音色、认识乐器等步骤哦,制作成了图文并茂的“微课式”乐器图谱。
        例如认识三角铁、响板的音色,我把图片、乐器、实物进行、趣味节奏练习、小鸟和小白兔的对话等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对好朋友》的微课当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有画面感、有情节、有音响的微课视频中认识各种乐器。
(四)趣味“故事式”绘本图谱
        我尝试将教材中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编成有趣的音乐故事,尝试将音乐、童话故事、绘画三个元素结合起来,将音乐故事化、形象化,极大地拉近了孩子们与音乐的距离。童话将音乐故事化,图画将音乐形象化。通过创编音乐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提高其音乐素养。在研究中,我创编绘制了四册“故事式”绘本图谱,学生非常喜欢充满趣味和故事性的音乐故事绘本,这也是课题创新之处和突破点。
二、趣味图谱“五度”创编
        在创编趣味图谱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从“五度”思维进行创编:教师的深度、视野的宽度、知识的高度、立场的温度、资源的广度。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一)深度进行专业学习
        教师的深度。为了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的能力,完成一系列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我进行了深度的自我学习和刻意提升练习,购买了所有的音乐故事绘本、儿童绘本,进行主题阅读,从中掌握故事绘本的构思方法以及文学思路。研读儿童阅读书籍,从中了解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触觉,儿童的特质。除此之外,我学习了专业的编辑软件,学习编辑音乐校本教材;我专研了各种制作微课的软件,从中各种软件制作的技术和方法。为了研发趣味图谱系列资源,我进行了主题、专题、技术性的深度学习和探索,为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积累素材,提升能力,跨学科的融合和学习。
(二)宽度整合音乐教材
        视野的宽度。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我根据一二年级的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梳理整合了低年级音乐教材内容和音乐知识技能结构,从视野的宽度上整合音课教材的内容。例如音乐知识:×、××、×—、0、××××、小节小节线等音乐符号;感受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等音乐要素,技能探索木鱼、响板、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模唱旋律、歌曲等教学内容。我把这些音乐教材的内容规划成“音乐树”结构进行整合教学,达到知识与技能有宽度的融合的教学效果。
(三)高度提炼音乐要素
        知识的高度。在课堂实践中,我梳理了一二三年级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如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速度、音的长短、节奏和音符等等。在创编《七个快乐的音符小仙女》的音乐故事绘本中,我把高度提炼了音乐要素,并把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合进故事绘本,包括:七个阿拉伯数字、认识简谱、豆豆农场的哆哆小仙女、热情好客的来来小仙女、养了小猫的咪咪小仙女、理发魔术师发发小仙女、梳长头发的索索小仙女、拉小提琴的拉拉小仙女、爱吃西瓜的西西小仙女、唱名、门牌号、音名、五线谱花园、五线谱大舞台等。通过米乐在音乐谷的旅行,带孩子们认识了七个音符,记住了音名和唱名等音乐知识与技能。
(四)温度绘制音乐图谱
        立场的温度。温度指站在儿童的视觉和立场思考问题,包括儿童视觉、儿童立场、儿童感受、儿童理解。基于儿童的立场,我将音乐、童话故事、绘画三个元素结合起来,通过创编与运用音乐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我创编的音乐故事绘本《七个快乐的音符小仙女》为例,主要从“儿童”立场、“儿童”理解、“儿童”视觉去创编趣味音乐故事绘本。让音乐故事图谱更符合一二年级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让孩子们以音乐故事绘本的形式学习有趣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走进不一样的音乐空间、音乐故事、音乐绘本,从儿童的立场去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五)广度形成音乐资源
        资源的广度。我开发创编一系列包括歌曲、欣赏、乐器、故事四大类别的趣味图谱音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快乐、有趣的一种教学手段。音乐资源主要通过音乐校本课程、音乐微课、音乐故事绘本等途径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的融合、知识的提炼、知识的体验,结合生活的体验和认知,从而让孩子们能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趣味图谱的创编与运用”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能为广大一线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教学资料,开辟音乐辅助教材。“趣味图谱”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感受、理解、领悟和体验音乐作品过程中感悟音乐中蕴含的美。趣味图谱创编与运用,有利于学生在直接的、鲜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愉悦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4日第九版《小学音乐课堂图谱教学法》
【2】 吴少华:《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