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学音乐教学“舞动”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李芳芳
[导读] 音乐能够进化人们的心灵,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能够培养一个人内在气质、思想情感、艺术高度。
        李芳芳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麻店镇肖万中心小学  251705
        摘要:音乐能够进化人们的心灵,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能够培养一个人内在气质、思想情感、艺术高度。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摒弃原有教学理念,打破常规让美妙的音乐流淌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心灵深处,创设具有创意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加入当下流行的舞蹈动作,使课堂氛围更加有活力,散发青春气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音乐学科独有的本质,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寻找自我、感知自我,在课堂上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乐于欢唱,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动课堂;有效性
        回顾以往教学模式,大多数情况下以“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音乐本身具有活力、灵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但是依然与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相似,难以摆脱老旧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在学习起来较为乏味,学习兴致不高,参与互动不积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纷繁多样的新兴教学模式涌现,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新模式就盲目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衡量,引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音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精力不集中,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专心,不懂得美的体现,更体会不到美应该如何来表达。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舞蹈+音乐的新模式来完善教学,在课堂上通过音乐的传递、舞蹈动作的表达,再加上小乐器的搭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舞动”课堂。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课堂教学缺少新意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讲授过程在语言和方法上相对于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也缺少专注力,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上来说课堂氛围显得比较沉闷,甚至有的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倦心理,个别的学生还会在音乐课上睡觉,这种极度消极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在讲课内容上设计的更加丰富、新颖,在教学模式上要追求多元化,使课堂氛围转变地更加积极饱满,在语言和节奏把控上也要具有带动性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获得更多的感知。
        (二)教材内容不感兴趣
        小学生的思想要比我们想象的成熟很多,近年来,有很多小学生都喜欢追星、听流行歌曲,而且学习流行歌曲的时候非常积极,学习的过程也很快,流行音乐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活力,他们对流行音乐充满着兴趣。据了解,有很多小学生会反映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如流行音乐好听,这个问题也是教学的一大重要探讨的课题。难道说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真的不好听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通过小学音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都是通过广大教学学者、专家细心筛选,精致研究过后来编排教材,完全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方向进行编写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对音乐课的喜欢度越来越高。


        二、“舞动”课堂在小学音乐中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音乐,构建活跃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学习氛围,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小学生天性活泼,本身就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匠心的创造力,他们对新型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舞蹈,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细胞,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灵动、活泼,教师可以将简单的舞蹈加入到所学音乐中,这样能够增加音乐课堂的活力和氛围。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一节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哈萨克草原人民的生活习俗、性格及环境、民族文化等内容,并且教师要结合舞蹈动作加强学习。首先,教师先让学生们通过题目来展开联想,想象一下脑海里呈现出美丽的夏牧场的样子,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其次,教师将这首《美丽的夏牧场》的曲子播放出来,让学生们认真倾听,思考一下是用什么乐器进行演奏的,随着旋律的变化,幻想一下美丽的夏牧场的画面。与此同时,欣赏完这首曲目后,再欣赏《天堂》、《牧歌》、《草原牧歌》等曲目,再学习相关的舞蹈动作,能够更加深刻体会,对比一下这些草原曲目有哪些特点和不同之处,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舞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积极营造情境氛围,在不同情境之下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展开想象,在欣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再用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乐器+舞蹈,激发音乐兴趣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有效的还是让学生真实体验,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感。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龄特征以及实际学情来选择音乐乐器,乐器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小巧、容易学、又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经过层层筛选葫芦丝是当前小学生学习乐器的最佳之选。小学生正处于学习音乐中的初级阶段,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将葫芦丝结合音乐一起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增长知识面,打开眼界音乐知识得到拓展。在葫芦丝的衬托下,音乐教室更加活跃欢乐,这样能够让学生节奏感更加强烈,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室内小工具,比如:击掌、拍手、借助课桌、手指打响等动作,来完善音乐学习。在音乐课上可以改变座位的方式,桌椅靠墙摆放,让学生站在教室中央,改变往常的思维模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有很好的互动,学习舞蹈动作更加协调。教师创设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乐感以及相互默契度,培养学生对乐器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让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够渗透每个人的心灵,教育也是师生之间心与心传递的过程,我们应当坚信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当前教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舞动课堂更是当前重点教学工作,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中来,极大程度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轻松自如地互动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晶.“舞动”音乐课堂——漫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的融入[J].考试与评价,2014(03):39.
        [2]张艳.舞动青春——舞蹈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0(36):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