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基层教学组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刘金龙 冀振元 张俐丽 宋新
[导读]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基层教学展开的,要想培养更多人才需要提高对于基层教育重视程度,完善基层教育制度
        刘金龙 冀振元 张俐丽 宋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基层教学展开的,要想培养更多人才需要提高对于基层教育重视程度,完善基层教育制度,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时更新基层教学组织的理念,促使思路得以拓宽。并结合高等院校和基层教育组织具体情况,使其自主权得到有效拓展、作用得以高效发挥,这不仅是对于人才培养的必须要素,也是提高高校知名度、帮助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校;本科专业;基层教学组织
        前言: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些人才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做出突出贡献,所以应该加大对高校中基层教学组织的关注,只有教学计划与内容适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也才有利于一流专业的打造,才能促进一流高校的建设。不过在当前的基层教育组织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人才的培养、专业的打造与高校的建设极为不利,这里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基层教学组织对于一流高校建设的积极作用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而一流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一流的专业与高校,为了培养出对社会发展与科技振兴能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启动关于一流本科建设的相关计划。一流高校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中高校职能获得有效提升的不可多得的机遇。
        高等院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基层教学组织,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研工作,通过具体的教学的实施,达成对于人才的培养的目的。同时基层教学组织也是院校和教师间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基层教学组织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教学队伍凝聚力的提升,也促使教学行为得到规范,让教学活动能秩序井然的进行,当科研工作与教学间出现矛盾与问题时,也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积极调解。
        基层教学组织最重要任务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能力的提升,还包括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实践与探索能力的培养,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当下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高等院校的社会功能将越来越丰富,高校中的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还需要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成绩,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一些现实问题,让大部分的高校存在重视科研活动而轻视教学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在高校规模得到扩大之后,教师队伍没有得到及时的扩充,致使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受这种情况的影响使得教育的职能被弱化,让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力不足,从而限制一流人才的塑造,使得一流专业和一流学校的建设进程受到极大影响,这是当前高校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从落实基层教学组织的具体工作开始,采用有效措施推进基层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对教学活动展开激励,为教学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的考评机制制定奖励措施,来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中来,促使教学水平与人才质量都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培养一流人才、建立一流专业、树立一流高校的想法。
        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应注意的方面
        高等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任务则是教书育人,坚持以人为本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的,在基础教学组织的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把对于人才的培养当做第一任务
        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在于对人才的培养,所以基层组织要把制定高质量教学、培养一流人才当做最重要的任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完成高校学习的同时能顺利融入社会建设中来。

再者基层教学组织需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教学活动,在了解国家最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对教学活动的规范文件进行细致学习,使得高校教学活动在遵守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规范下进行,促进良好教学风尚的形成,同时促进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成就感与使命感的建立。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于教师正确教学思想的建立与引导,明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积极作用,不仅要拥有极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注重道德情操的树立;通过日常教学的潜移默化,塑造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当学生遇到困惑与难题时教师也能给出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重视基层教育组织建设,并积极推进其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这是国家教育部门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最直接目的。
        2、注重专业的特色与特长
        国家推动一流本科教育是发展的必然,只有高校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促进人才的培养。在推动一流本科建设中需要结合本学校和本专业的实际做好特色发展的规划,把更多的资金、精力投入到更具代表性的专业建设中来,并在取得一定成效后,以其示范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与提升。
        当下高等院校需要对自身情况与本校专业特长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人才的培养做好正确安排,采用适合于多种人才的教学模式,且又让这些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之处,用以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固定化、在同类学校中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只有对自身有了明确且清晰的发展定位,在日常中加强分类管理,才能让不同高校都拥有自身的特色,也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专业。
        3、树立培养一流人才的理念
        在高校内建立一流本科专业首先要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工作时要围绕对于人才的培养进行,树立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产出为重要导向,且能在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积极的改进。依据本校的制度与实际情况制定对于教师有激励作用的规章制度,让教师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来,并且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力培养。还可以借鉴国际一流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培养出更多的富有创造力且具有高知识、高水平人才,让高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孵化基地。
        4、基层教育组织在管理中要有一定的制度
        目前的情况看,基层的教育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管理制度是缺失的,这就造成高校与院系间存在责任与权力不明确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并且基层教育组织的管理人员对于一些财物等缺少支配的权力,使其在高校中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不能在一流院校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在对于基层教育组织的管理中要制定一些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规章制度,不仅明确基层教育组织的职责和任务,也让管理人员获得更多权力,将使得基层教育组织工作的开展更顺利的同时,也使基层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规范更有创造力。
        结束语
        总之,基层教育组织是高等院校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一流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一流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一流专业和一流高校的打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基层教育组织的教学工作,与其对学校知名度提升和影响力扩大的影响。要让基层教学组织把教学当做第一任务,在结合本校与本专业的特色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提升教师研究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出更多被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资料
        [1]高丹.完善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04):110-113.
        [2]叶富云,黄祖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5):251-252.
        [3]吴飞燕. 地方本科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对教师教学发展支持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