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陈露露
[导读]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生长发育规律,为研究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
        陈露露
        乌苏市春晓幼儿园  新疆塔城  833000
        摘要: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生长发育规律,为研究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向。多数学生会因为其繁琐和枯燥性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第一要求,在此基础上强化该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增添多样化的道具教学形式,让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习见习;教学优化
        引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对能否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直接导致幼儿的身心无法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文章将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评价,以及实习基地培训来浅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优化。
        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现状
        1.1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实训,将理论基础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将来的幼教工作中。当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内容繁多且局限于教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课时不够,缺乏丰富的系统性的教辅资料,学生往往学习了一学期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还不知此课程具体教授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另外,由于考教师资格证的压力,学生多侧重去学幼儿保健课程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实训的重要性,这有违教学初衷及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1.2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忽视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所以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和家长就开始过多地注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教学。“重教轻保”现象也使得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没有意识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会认为这些跟保育老师一学就会,但没有理论基础的保育技能是不扎实的。虽然幼儿园每日常规工作看似周而复始无变化,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考验是很大的,单凭一年半载的实习是参不透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方面的教学,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好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3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测验和考试的方式为主,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评价结果也缺乏全面性,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要改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摒弃以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以期末考试分数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堂考勤以及学生的自学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2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的优化
        2.1以诱导学生兴趣为首要条件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一学科的教学需要严格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教师必须要思考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因素。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属性问题是基础原因,多数学生确实是由于其学习内容的枯燥感而无法坚持课堂的专注度,因而逐渐产生认知差距,难以跟上教学过程就会形成厌学心理;而另一方面,学生本身的专业素养也是影响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通过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也需要从学生的素养塑造中进行提高,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理想,能够认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一学科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以“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一课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平台查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将其制作成为动画的形式,能够有效构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情景,由此不仅能够直观表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被动画的表现方式所吸引,从而能够专注地完成本节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借助图表教具丰富教学过程
        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科之中,存在大量的具有实践性质的内容,部分过程难以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和展示,教师就要掌握图片、图表以及教学道具的应用方式,为学生丰富学习的内容,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掌握对应的知识与内容。[3]教师一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途径,通过教学平台或者网站等搜集该学科教学相关的图示、表格等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些简单而形象的教学道具,从而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知识概念等,形成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以“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特点与保健”一课为例,为了更加直接地展示儿童身体的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幼儿内脏的解剖挂图,甚至可以将其细节放大,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课本内容;也可以利用幼儿的骨骼结构模型或者计算机生成的三维仿真图,为学生展示学前儿童的骨骼特征;又或者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幼儿在各年龄段身体数值图表作为参考,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了解儿童的身体系统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掌握图表、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空间。
        2.3在课程教学中增添应用内容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之中,却表现为理论性的学科,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难以掌握实践的技能和手段,甚至对于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负面影响。[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为学生添加更丰富的应用性内容,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真实的工作能力。
        以“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为学生讲述了当儿童遇到意外情况时,进行科学急救的方法和流程,比如快速止血、人工呼吸等,这些内容具有实践的性质,如果学生只是从文字层面进行记忆和了解,在实际遇到意外时肯定难以展现出急救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两人为组,一人扮演意外受伤的幼儿,一人扮演幼儿教师,负责快速急救,展示急救的过程与方法;每一组在完成之后对换身份,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通过动手练习,体会和尝试幼儿急救的过程,为真正的应急做好准备。
        结语: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不可忽视的课程,当教授学前儿童保健课程的教师有较好的专业技能时,才能有效保障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较好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通过产教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学生正式入园进行实习前,针对常见保育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利用微信群、实习手册等线上线下指导方式,使学生对实际的幼儿园保育工作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幼儿园保育工作中遇到卫生保健方面的相关问题时,能及时处理,保障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宣兴村.“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措施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69-73.
        [2]舒思雨.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95-196.
        [3]姚玉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设置如何做到教学做一体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