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层面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杜艳
[导读] 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对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杜艳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无论是对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学校构建立体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通力合作等多项举措并举,使生涯规划教育走出困境,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不断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促进思考,择己所需,择己所能,全面发展,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层面
        一、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不完整
        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中学都在开展,但是学校缺乏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教育合力不足。有的学校虽然成立学生发展中心,但生涯规划教育仍主要由教务处、心理健康中心、教研室等几个处室各自实施,各部门完成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跟踪及有效评价,使教育停留表面。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团体或个体铺导、职业体验、社团活动等。看上去活动形式多样,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施效果。
        (二)专业教师的缺乏
        在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大部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一般由心理教师或其他学科老师兼职承担,即便是心理教师,大部分也没有生涯规划教育的培训背景,因此各学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中发现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能力薄弱。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建立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执教标准、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以及考核体系。学校缺少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以上因素制约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因而学生也无法得到科学的指导和引领。
        (三)生涯规划教育全程指导及个性化辅导的忽视
        在当前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对于学生全程发展的指导,各中学往往只在高一学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涯规划指导,在后续学生的发展中,学校实施的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比较片面的、笼统的,没有达到全程指导的目标,生涯规划教育出现断层的现象。导致社会、家庭对于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二、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中的应对对策
        (一)立体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
        1、创建学生发展中心。学校由校长直接领导,联合政教处、教研室、教务处、校团委学生会、教研组、各年级段长、心理健康教师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中心依据教育主管等相关部门制定的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大方向,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计划,做好顶层设计,搭建平台、联系资源、统筹安排学校整个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发展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升学指导、生活指导和思想指导等。学生发展中心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积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中学教育课程,构建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增设一门额外的科目学习,而是构建一种比较完整的、有明确目标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为主要目标,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涵盖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阶段中。
        (二)职业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配备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学习的知识包括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加教师的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提升理论水平和事务能力,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当生涯规划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化知识及较强的综合素质时,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还可以策划、组织适合本校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三)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课堂联动
        1、学校层面,除了上述提到的构建完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及合格的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以外,学校还应做好沟通家庭的工作、向家庭宣传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让家长重视。学校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生涯规划热点问题,举办相关的生涯人物讲座,建立与校外机构互相融合的生涯体验基地等,帮助学生多渠道的了解不同的职业、专业人群发展的特点,为今后发展明确目标。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发展较好的企业,了解企业的职能部门的构成以及职能,感受不同工种员工的工作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本区域的高等院校,了解他们的专业设置、专业面向,招生现状以及就业情况,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家庭层面,要提升家庭对于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孩子共同参与职业体验、专业探索等活动,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3、社会层面,通过颁布一定的政策或者条文鼓励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特别是让一些研究所、科技馆、博物馆、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参与到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同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聘请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师、优秀毕业生、社会成功人士等到校开展讲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认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训练,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保障学生能够真正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并了解社会,为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并探索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等进行科学的选科,而且能让高中生在一定层面上了解大学专业、职业和社会发展,继而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各个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空有形式,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指导,依然盲目。因此,调整生涯规划教育,让教育落实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是一个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屠飞江.高中生涯教育的核心问题与有效对策探究[J].知识文库,2020(24):154-155.
        [2]高新民.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20(79):21-22+25.
        [3]瞿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0(09):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