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新都区香城小学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
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期是习得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追求知识的捷径,能使其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习更加高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其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行为上进行;学习习惯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能转化为学习内驱力,使其拥有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一位禅师,带领一帮弟子来到一片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怎么可以除掉草地上的杂草。弟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拔、铲、挖等等。但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只又生”。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禅师说:明年你们就知道了。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来发现,这片草地长出了成片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原来的杂草。弟子们才明白最好的办法原来是在草地上种粮食。这是禅师的智慧——用粮食根除杂草。
我们在培养习惯时,亦可从禅师那里领悟借鉴,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少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结合生本教育及核心素养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我认为学生应当习得如下几点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学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能力。倾听具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获得智慧与尊重,通过倾听别人的回答,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我经常教育学生,课堂是我们共同学习的一个平台,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专心听,听听自己的想法与他们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呢;如果一样,我们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者建议的吗。通过简单的要求教会学生专心听,耐心听,细心听,用心听,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进去学习的状态。与此同时,为了鼓励习得倾听能力的孩子,我同时授予他们倾听星,既是表扬亦是下一次的期许。
(二) 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繁多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迟早他们会成为一个书架子。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课堂上,我们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应当如何解决,不要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一定要给予孩子自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他有求知的渴望、探索的欲望,请不要用“课堂时间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思考。当孩子已经思考出结果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给予他展示讲解的时间,同时要求下面的孩子认真倾听,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去思考。
台上的同学要在自主思考中理清思路,思考如何讲解清楚,台下的孩子要仔细思考思维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并提出自己宝贵的见解。最后加上老师的点睛之笔,让课堂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考与创造性思维。同倾听能力一样重要的思考力,我也会给爱思考,会思考的孩子授予思考星。倾听星和思考星具有相当数量后,我便会利用小奖品进行再次鼓励。
(三) 敢于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有的大部分课堂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样的方式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尝试放手,会发现学生的回答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更加精彩。在课堂上,老师们应当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多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每当我或者孩子发言结束,我们都会附上一句: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或者建议的?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刚开始可能没有太多人敢于提问,一旦有人开始提问,我们就及时肯定他会思考、敢表达,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向他学习,强化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和学生的内驱力。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强化训练,使得我班的学业质量提升了不少。
(四)与人合作的习惯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人合作可以借用他人的思想与智慧,集思广益,还可以反思自我,善于合作的人就是善于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课型需要在课堂中设置活动小组,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表意见,即使一样,也要重复说一次,在小组中选定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总结员。小组汇报时要求:由主持人或者总结员先发言,记录员及另一名同学一人补充,一人负责解答下面同学的疑惑,四个人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协作,不断进步。
(五) 认真书写的习惯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份端正、干净的作业远比一份字迹潦草的作业更让人赏心悦目,在日常作业中,我们应当有明确的要求:坐姿端正,认真书写一笔一划,直尺画线,书面整洁。我们检查作业时,不仅要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是否写得端正、认真、整洁。对于书写不认真的,我们绝不姑息纵容,采取重写等适当的方法进行惩罚,让其认识到不认真书写带来的后果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强化训练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为了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改作业的时候我采用两种评价,全对星和书写星。一方面是鼓励书写好的同学,另一面是提醒其他同学书写也很重要。在做试卷上的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先用直尺画线,再解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让这个卷面看起来整洁有序。
(六)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需要通过作业对知识进行巩固及再加工,学生作业的完成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在家,父母应当承担监督责任,做到“提醒”与“提示”,不做作业时要提醒,不会做时要提示。在校,老师应监督孩子记录当天的作业,次日要认真查看作业情况,如遇不完成作业者及时与父母沟通,同时给予适当的惩罚,对于有进步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出发点是学生的作业,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但从长远来看,是一种责任感的培养,是一种认真严谨的处事态度的养成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我们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引领他们铺设属于自己前进的道路,一条走向自主学习的路。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便有了飞翔的翅膀,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