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有效教育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黄永霞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农村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助推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黄永霞
        库车市第七幼儿园  842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农村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助推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观念落后、家庭教育“缺位”,经费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缺钱”,机制不全、教育公平性“缺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回归学前教育初心、回归学前教育公平和回归学前教育本位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教育模式
        引言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支持下收获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一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旨在为所有孩子提供高质量且平等的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难点,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以及合理运用有效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探讨
        学前教育指的是通过各类实物和方法,系统性、科学性和计划性地对2~6岁孩童的大脑进行刺激与思维开拓,使其大脑功能逐渐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龄孩童处于人生智力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极不成熟,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细心呵护与教育指导,但与此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全面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在学前教育活动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对事物与情感的正确认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与情感态度,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条件。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是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主要体现,也是从根源上提升农村居民基本素质的主要渠道,所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和现代化农村建设发展都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有效教育模式研究
        2.1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发展战略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体系的革新与完善,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推进“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战略任务,极大提高了各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切入点,在教育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从学前教育自身价值而言,它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提升有奠基作用;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而言,它能获取最高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解放家庭生产力、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家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四川教育脱贫攻坚(2017-2020年)实施方案》等均将发展学前教育放在任务举措的首位。可见,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中的意义与价值日益明显和重要。


        2.2生态宜居助推农村学前教育对优质师资的需求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目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外来人才扎根,从而壮大农村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才回流和外来人才扎根,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对优质学前师资的需求缺口增大。首先,农村新一代年轻父母更加重视子女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更高,对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要求更迫切,其诉求强度不仅超过父辈,甚至超过同龄的城市儿童家长。其次,随着农村地区产业形态的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兴起,吸引了外地人到乡村扎根,这些人也对高质量师资有迫切需求。最后,随着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增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驻农村,他们的下一代也成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对象,他们也对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师资有迫切需求。
        2.3农村学前教育有效发展策略
        首先,农村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增强农民的学前教育意识,使农村家长了解学前教育实质内涵并意识到其重要性作用,进而主动地引导孩童参与学前教育。同时,当地政府及有关社会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和补助,有效降低农村幼儿园学习费用,让更多农村孩童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其次,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国家教育拨款、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机构筹款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进而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在教育资金的支持下不仅可以给孩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宽敞的活动空间,而且还可以设立教师补助专项基金,在强化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同时,通过提高师资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专业学前教育人才。最后,农村幼儿园应当遵循规范的学前教育体系,要求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原则和孩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科学教学设计,并根据以游戏为基础的教学原则与有效教育模式的合理运用,强化对孩童大脑开发、心理认知需求和情商的培养。
        结语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中,尤其需要关注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政策的执行效度与力度。一是完善行政手段,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监管责任,完善绩效问责机制;二是推进法律手段,利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保障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加强思想手段,更新农村幼儿园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参与性与支持度;四是配合经济手段,利用奖惩政策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规范和监管力度。最后,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规范执行和有效落地,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各级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建设一支能够惠及农村地区的专业化、高水平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杨润勇.我国十年农村教育政策进展与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3-10.
        [2]吕武.《纲要》颁行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进展、成效与未来思考——基于政策体系建构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9(6):73-78.
        [3]习近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EB/OL](2016-05-10).
        [4]庞丽娟,孙美红,王红蕾.建立我国面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儿童的学前教育基本免费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研究,2016(10):33-39.
        [5]洪秀敏,朱文婷,张明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回眸与展望:价值取向、研究范式与核心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20(4):1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