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周朝正1 陈晓丽2 何宗潮3
[导读]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启示:明确学生高峰成果;向下设计教学目标,聚焦学生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朝正1 陈晓丽2 何宗潮3
        1、2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3.楚雄天人中学,云南楚雄,675000
        摘 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启示:明确学生高峰成果;向下设计教学目标,聚焦学生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高度期许,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方法,重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教学评价以能力为核心指标,面向高峰成果。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策略有:在真实的教育研究项目实践中学习,但项目难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多用利于培养学生教育研究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要加强对学生在实际的教育研究过程中表现的能力的评价。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行动研究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启示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r outcomes-based education)又叫标准导向教育( standard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由斯派迪(William  G. Spady)1981年创建。成果导向教育是以标准为导向的教育,一切工作都围绕目标(成果),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目标,教学、提供的机会和评估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指定的成果。成果是指在完成学习过程后在实际中综合应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94年斯派迪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的金字塔结构。成果导向教育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有如下五点启示。
(一)明确学生高峰成果:小学教育职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小学教育专业所有课程所要面向的专业高峰成果——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解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小学教师职业当前和将来对从业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明确支撑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达到高峰成果的能力体系,即综合应用所学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系。
        其次,需要明确所教课程所要面向的课程高峰成果。解读每一门课程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该门课程要重点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能力体系中的哪部分能力。
(二)向下设计教学目标,聚焦学生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向上,课程、单元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向下设计原则。要在明确课程所要面向的课程高峰成果后,即课程面向的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后。首先确定该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接着设定面向高峰成果的单元教学目标,最后再设定面向高峰成果的课堂教学目标。
        横向上,设定三维教学目标时,要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向下设计原则。先要根据课程所要面向的高峰成果,确定该课程所要培养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确定具体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对学生高度期许,教学过程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做到高度期许,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果导向要求高度期许,期待每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获得成功,达成自我实现。
        其次,教学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成果导向教育期待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要以相同方式同时达到成功。
(四)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训练
        成果导向教育中的成果主要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及其对应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需要做出改变。教学模式方面要多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减少讲授法,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学生要多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和项目学习法。
(五)教学评价以能力为核心指标,面向学生的高峰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后达到高峰成果。因此,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是在实际中可以做什么事情?即要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指标。教学评价方式上要减少传统的纸笔考试,增加适合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方法,重视过程性评价。另外,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行动研究
        (一)基本设想及总体计划
        1.基本设想
        让每一位学生带着真实的教育研究项目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的教育研究能力,且学生能完成项目研究工作。
        探究式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实践项目学习法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达到教育研究领域高峰成果。
        教学过程充分落实自主、合作、实践和探究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学业评价方面,单纯的纸笔测试已经无法满足成果导向教育对教学评价要求。要增加对学生教育研究项目实践中表现的能力的评价。
        2.总体计划
(1)行动研究流程
 
图1 行动研究流程图
(2)行动时间:2018-2019学年小学教育专业2017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开课学期1-16周。
(3)教学对象:A大学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
(4)行动策略
        围绕学生高峰成果(实际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强调能力目标;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突出教育研究实践能力训练;改革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开展实际的教育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改革教学评价,导向学生高峰成果。
(二)第一步行动及监督观察
1.第一步行动概述
(1)教学时间:2018-2019学年第2学期1-16周,每周2课时。
(2)教学对象:A大学2017级教师教育专业本科2个班,共99人。
(3)行动策略
        调整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获得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具体技能、情感态度体验,且要能用所学开展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教育研究。
        调整课程内容:重点学习绪论、教育研究选题与论证、教育文献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观察法、教育个案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10个项目。
        调整教学模式:首先,项目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第一节课就让每位同学为自己选定一个小学教育研究项目并准备展开论证与研究。然后将这个大项目细分为选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或项目申报书)、研究方法设计与初步实施和研究成果初步表述和评价等小的项目,在课程对应部分学习过程中依次进行学习与实践。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
        调整教学方法:学法方面,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项目实践学习法。教法方面,减少讲授法和纸笔测验法,多应用任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改变教学过程:围绕要达到的高峰成果即实际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充分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评价:以成果为导向,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进行实际的教育研究的能力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评价方式方面,减少纸笔测试,多用适用于评价学生实际研究能力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2.监督观察结果
(1)积极效果
        较之前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取得了如下积极效果:第一,学生更意识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积极性提高。第二,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确实得到了更好发展。第三,教学模式方法更加多样,课堂比原来班级活跃。
(2)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较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学生自己选择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创项目选题)的选题质量不高,个人项目实践质量整体偏低。第二,个案较多,零散,教学效果不显著。第三,部分学生不主动,不自觉,课外教育研究实践未得到较好开展,甚至存在未完成某些环节任务的问题。
(三)修改后的总体计划
        1.行动时间:2019-2020学年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开课学期,1-16周。
        2.教学对象:A大学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2个班,共102人。
        3.行动策略
        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及其应用,增加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典型性和真实性,突出项目学习法中的实践性和真实性;推动教学教学评价改革,加强过程性评价。
(四)第二步行动及监督观察
        1.第二步行动概述
        (1)教学时间:2019-2020学年第2学期,1-16周,每周2课时。
        (2)教学对象:A大学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2个班,共102人。
        (3)第二步行动策略
        教学模式:增加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模式并大量应用。教法:以学生或教师真实研究项目作为案例。学法:项目学习法提升项目真实性,增加实践时间。教学过程:加强教师对学生教育研究项目实践的监督指导。教学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增加平时作业提交批阅频率,加强监督。
        2.监督观察结果
        (1)积极成果
        第一,通过教师不断指导,学生选择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创项目选题)的选题质量比原来班级有了一定提升。第二,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得到了提高,数量有了减少,案例教学效果较原来班级案例教学效果有了一定提升。第三,学生的教育研究实践得到了较好监督,学生的项目实施实践时间和完成率都得到了保障。
        (2)存在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部分学生自己选择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创项目选题)的选题质量较原来班级学生高,但依旧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第二,学生在进行教育研究选题论证和尝试研究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技能,实践质量不高。第三,虽然学生实践作业完成率得到了保障,但有点形式化,完成质量不高,如有学生的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内容并非综述。
        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每人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论证与尝试研究的任务难度大;课内时间不足;课堂上教师示范不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操作少。
(五)修改后的设想和总体计划
1.修改后的设想
        (1)学生实践教育研究项目不宜太难,最好小组共同承担一个项目,且需要有教师的系统示范与指导。
        (2)课堂时间是教师向学生示范真实的科研项目操作,解答学生在教育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监督指导学生教育研究实践操作的时间。
        (3)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少、监督指导学生研究实践操作时间不足的问题。
        (4)课程教学中教师示范的教育研究项目和各组学生进行的教育研究实践项目要有层次性。
2.修改设想后的总体计划
        (1)行动时间:2020-2021学年小学教育专业2019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开课学期,1-16周。
        (2)教学对象:A大学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
        (3)行动策略
        由原来的每人承担一项教育研究项目改为小组合作承担一项教育研究项目;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给予更多的教育研究项目操作示范,对学生的教育研究项目实践给予更多监督与指导。
(六)第三步行动及监督观察
        1.第三步行动概述
        (1)行动时间:2020-2021学年第2学期,1-16周。
        (2)教学对象:A大学2019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2个班,共101人。
        (3)第三步行动策略
        改进学生教育研究项目实践任务。由原来的每人一个研究项目,改为每组选定一个教育研究项目并实践。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并进行教育研究项目实践。课堂时间主要进行如下活动:教师诊断学生自学和实践成果,解答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研究项目实践示范。无论平时还是期末考核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教育研究实践能力的考核。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效果及反思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效果
        2018-2019学年至2020-2021学年3年的3个学期里,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三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行动,该课程教学较原来的教学,取得了如下积极成果:第一,学生教育研究中的选题与论证、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设计与实施和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等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后面完成毕业论文和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开展教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生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了更高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第三,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研究全过程中,掌握了教育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第四,学生获得了教育研究过程中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有了更高的教育研究学习与实施兴趣和动机。第五,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任课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模式方法更加多样有效,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反思
        虽然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者研究水平有限、教学行动研究时间有限、教学行动研究对象有限(主要只是针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班学生进行)、研究的经费有限等多方面原因,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和实施、适用于翻转课堂教学和面向成果发展的网络课程资源建构与有效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体系选择,项目体系设置、实施和监督评价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行动研究。第二,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未能设置对照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在教学效果提升中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第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行动研究对象仅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没在其他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有待进一步做相关的行动研究,以便为其他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可行的策略建议。第四,由于经费有限,未能邀请足够的专家对行动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给予指导。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行动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还有提升空间。

[[[] Spady, William (1994).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PDF). Arlington Virginia: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ISBN 0876521839. Retrieved 31 October 2014:19.]]
[[[] 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5):47-51.]]
[[[]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作者简介:周朝正(1985~),男,彝族,云南楚雄人,讲师,硕士生学历,硕士学位,百色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陈晓丽(1984~),女,彝族,云南大姚人,讲师,硕士生学历,硕士学位,百色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何宗潮(1988~),男,汉族,云南宣威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生学历,学士学位,楚雄天人中学,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百色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6JG56。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