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雨
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中学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高中生是自身发展的塑造者和决定者,未来生涯规划是通过把自己的精神实体转化成物质世界的具体对象,人才有可能在世界中看见自己的位置,进而朝着目标砥砺前行。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选择,提供了领航未来的手段和动力,可激活高中生随环境之“变”的个人“应变”力,探求安身之处和立命之所,谋划人生幸福。将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应用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符合青少年渴望成长的人性观,提供了一个审视青少年生涯发展的崭新视角,有意识关注职业生涯中美好而光明的因素,唤醒青少年身体内茁壮成长的种子,引导其立足现在、胸怀未来。
关键词:个人成长;主动性融入;高中生生涯
一、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概述
人类是具有能动性且趋向于成长的生物,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人对成长的渴望根植于我们的本性。孔子有“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之龄方步入“从心所欲”的境界,持续的个人发展与成长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衡量指标。Rob its check认为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一个元认知概念,是个体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倾向,指导个体在认知、行为、态度、情感、动机等方面主动做出积极改变,其核心特征是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自我提高。PGI实质上是一组应用于生活经验中的、可塑性很强的、助力自我提高和发展的技能,这些技能可终生习得。PGI技能水平存在一个由低到高的连续谱,影响个体寻求机会努力成长的程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动力学家阿德勒和荣格以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都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个人成长的重要性。PGI在促进个人目标实现和人类发展方面起到深远的贡献作用。
二、个人成长主动性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
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源,不仅有助于学业进步,也有利于未来职业的成功。PGI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作用依据于三个关键论点。
首先,PGI提升学生的心理、社会和情感幸福感,并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不同的职业机会。以美国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发现,PGI中对改变的准备性、计划性和主动性等三个行为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涯承诺、生涯同一性、生涯灵活性和生涯自我怀疑。但是利用资源维度却出现不一致结果,负向预测生涯承诺和同一性,正向预测生涯灵活性和生涯自我怀疑。PGI可以唤醒个体探索环境和自我的动力,个人成长主动性水平越高,越能有效处理生涯发展任务,进而获得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第二,个人成长主动性有助于学业生涯的过渡和转变,高水平PGI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目标和职业角色更为明晰,并采取推动目标实现的行动。在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PGI对个体建立身份认同感至关重要。对未来的规划和对一系列目标的承诺是身份追求的核心特征,PGI影响未来目标的设定以及个人努力达成目标的策略和手段,是自我同一性的预测指标,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探索和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力量。
最后,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挑战,PGI能够帮助个人适应环境,迎难而上。PGI可以促进一个人聚焦问题的解决方式,降低焦虑感。PGI高的人更能接纳和关怀自我,而不是被无价值感碾压,更能看到希望与光亮,而不是被黑暗笼罩。
即使面对压力也能从中洞见成长的良机,汲取力量,应对逆境,保持乐观心态,坚信光明的到来,最终收获涅槃重生后的喜悦。
三、运用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指导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对改变的准备
“知道你是谁,比知道你要去哪里更重要。”了解自己是PGI准备阶段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舒伯认为职业选择的过程,即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个体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欲望、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对生活目标的认识和评价等。心理测验可用来突显自我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自我觉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各项特质,以作为生涯抉择的参考。自我特质的了解是一种向内看的动作,看清楚了这个“我”,才能帮“我”找到方向。
(二)有所计划
幸福感的目标理论认为,个体设法实现自己所需要的目标时,幸福感才能提升。定目标本身会给人一种“我要开始掌控我的人生”的感觉,带出希望感。所有的行为将凝聚在希望周围,绽放出意义之花。目标增强个人应对逆境时的心理韧性,激励个体走出困难的沼泽,实现个人成长。
(三)提供外界资源
人类是社会动物,高度的社会化是人类的天性。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强调合作与共享,重视和谐的依存关系,追求社会认同,倾向于用团队价值观评估个人目标。外在资源的及时获得性(比如学校、家庭给予的资源)更能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体验积极情感,以此构建个体发展资源,充分规划未来学业发展。未来取向,是个体思考、规划和有意识建构未来生活并赋予其个人意义的过程。
(四)主动的行为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方不远,就在脚下。对于想要的未来,仅有一个概念或想法,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所谓“想要的未来”不过是永远到不了的空中楼阁。所有渴望的未来图景,都应该落实成“今天接下来要做什么”的依据。亚里士多德说,要成为优秀的人,我们不能只有优秀的想法或者优秀的感觉,我们必须有优秀的行动才行。行动是将需要转换为现实的唯一手段,未来规划需投身于生活去探索、去实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个人成长主动性是个体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倾向。将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融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一个审视青少年生涯发展的崭新视角,一方面可丰富个人成长主动性和高中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为高中生涯规划找到一个积极的促进因子,为其干预方案提供崭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兆新,高亚强.刍议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学周刊,2021(11):191-192.
[2]陈友金,陈远志.农村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教师,2021(04):103-104.
[3]黄学迅.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建设[J].考试周刊,2021(0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