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乐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表达了支持和参与意愿,一些标志性的重大项目正在逐步落地,带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随着建设项目的推进,当地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不仅关系到具体项目后续建设运营,更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和建设进程。在此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目标,通过积极构建非学历继续教育共同体,聚合多方教育力量“组团出海”,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
关键词:高等院校;一带一路;非学历继续教育;西南交通大学
一、“一带一路”建设亟需中国教育“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铁路以其基础性、经济性、公益性、社会性、支撑性、引领性等属性,以及安全、便捷、大运量、全天候等优势,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首要选择和优先领域,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自推动下,中国“铁路外交”已经在亚洲、非洲、欧洲和拉美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对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合作建成、在建或拟建的铁路总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以较低的铁路定员标准——10人/公里(参照中国铁路定员标准)进行测算,预计将会产生超过20万人的专业人才需求,而且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这一数字还将以更大幅度逐年增加。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铁路建设和管理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满足后续的铁路运营管理需要,这也成为了制约中国铁路“走出去”的瓶颈。在此情况下,亟需中国教育“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储备大批铁路专业技术人才,为铁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西南交通大学“走出去”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为切实办好继续教育,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并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西南交通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下,于2015年牵头并联合11家高校、职业教育学院、教育机构和铁路运输企业成立了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通过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联盟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8家成员单位,聚焦轨道交通领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共同体,已基本构建完成多层次、全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
截至目前,西南交通大学以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为平台开展的代表性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有:
1.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2015年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已承接举办商务部委托的对外援助培训项目39期,其中在境内实施的项目35期,在境外实施的项目4期(含商务部首个在境外实施的对外援助培训“走出去”项目——“2015年老挝铁路技术海外培训班”)。累计培训来自40余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093人,其中包含有南苏丹交通部部长、巴拿马公共工程部秘书长(副部级)、尼日利亚交通部规划司司长、印度铁路设计标准研究所总监、缅甸铁路商务局局长等众多高级别官员。
2.印度铁路技术培训项目。
2014年,中印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深化铁路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提出要合作开展人员培训项目,研究在印度设立铁道大学。在国家铁路局的主导下,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唯一被邀请的高校代表出席了2016年10月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并代表中方与印度铁道部签署了8期针对高速铁路提速的培训项目,首期培训项目已于2017年4月19日正式实施。
3.肯尼亚蒙内铁路技术培训项目。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全长480公里,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2016年,该铁路承建单位中国路桥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委托学校开展肯尼亚蒙内铁路技术培训项目,为蒙内铁路培训技术工人。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西南交通大学联合湖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教育学院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实施了3期培训项目,每期项目为时4个月,累计培训学员978人。2017年5月蒙内铁路建成通车时,中央电视台在相关报道中对西南交通大学在肯尼亚开展铁路技术培训有力支撑蒙内铁路运营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5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西南交通大学“走出去”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宣传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内涵。通过培训,各国官员对“一带一路”的思想、内涵、意义以及与本国发展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深刻体会到了发展交通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提升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此外,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各国官员对于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发展成就倍感钦佩,增强了与中国合作开展铁路建设的意愿。
2.搭建了企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西南交通大学组织培训学员到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为企业搭建了与各国官员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走出去”。
3.尝试构建了“校校合作”新模式。通过肯尼亚蒙内铁路技术培训项目,西南交通大学尝试构建了与职业教育学院联合开展技术培训的“校校合作”新模式,并在合作机制、教师遴选、资源建设、学员管理等多个方面进了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4.推动了中国技术和文化“走出去”。2015年,西南交通大学借助承办“2015年老挝铁路技术海外培训班”所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与老挝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签订了合作出版老挝语铁路技术系列丛书的协议,该系列丛书是全球首部老挝语铁路技术书籍,推动了中国文化及铁路技术“走出去”。
5.增进了与各国朋友的友谊。通过培训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朝夕相处,各国朋友均产生了浓浓的中国情结,与中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各国学员纷纷表示,要把所见所学所感带回自己的国家,努力促进中国与各自国家在铁路建设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工作思考与设想
当前,西南交通大学以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为平台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探索与实践虽已初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联盟号召力和影响力有限、整体规模及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培训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国际培训双语教学师资储备不足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西南交通大学将在深入总结分析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重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多举措提升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组织定位及行业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成员规模及综合实力。二是多渠道承接国际教育培训项目,扩大培训领域、保证培训质量、打造培训品牌,建设形成长期稳定、规模化的国际培训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动国内外职业教育经历的互认互通,消除教育衔接壁垒。四是多方筹措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五是积极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不断加强国际教育培训师资储配。
作者简介:
谢晓乐(1982-),男,河南孟津人,讲师,西南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