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王春艳
[导读] 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
        王春艳
        伊春市委党校
        【摘 要】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因此,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本文以公共管理学为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压力,提出三项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建议,以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关键词】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公共卫生管理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安全课,人们深刻认识到,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坚持全民动员、联防联控、公开透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新冠疫情的暴发,凸显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
        2020年2 月 14 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进入关键时刻,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并对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作出具体部署。3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文章,进一步对生物安全作出指示,“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4月15日,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深刻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完善了国家安全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压力
        
        生物安全主要包括新发突发性传染病、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生物技术误用谬用、外来生物入侵、生物恐怖袭击、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与生物相关的广泛风险和诸多威胁。生物安全直接影响生态安全、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安全等各方面,是国家安全、世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的生物安全面临着较大压力,表现在:一是破坏生物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捕捉野生动物,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二是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成功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达上百种,有害动物和有害微生物的种类也很多。三是大型传染病对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从非典到禽流感、非洲猪瘟,再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都对我国公共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已经敲响我国生物安全的警钟。
        面对这些压力,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以出台我国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规划为抓手,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夯实国家生物安全的社会基础,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更健全。基于当前国内外形势,我国生物安全战略规划可以优先推进三项治理能力建设。
        (一)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要以科技打前阵,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全力满足抗击疫情需要。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加快科研力量布局,提高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大尖端人才培养,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国家战略安全提供坚实科技保障。
        (二)国际合作能力建设。从构建全球生物安全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谋划和倡导各国合作治理生物安全。一是密切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议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二是借鉴援非抗击埃博拉的有益经验,在科学把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薄弱国家的医疗卫生援助,将国内防控与海外行动相结合,主动防御生物安全之敌于国门之外。三是加强与国际科学共同体的交流,同步推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确保开展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
        (三)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我国高质量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应大力支持顶尖生物科技专家的攻关工作,培育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并营造宽松包容、安全负责的科研环境。积极引进生物安全领域的海外优秀学者,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为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加强生物安全的智库战略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国内生物安全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规则的制定。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在国家安全学等一级学科下,自设生物安全相关的二级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适当扩大与国家生物安全建设相关的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模,注重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生物安全与国家的核心利益紧密相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大战之年、大考之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维护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有效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曦. 生物安全,中国正在筑起一道“防火墙”[N]. 科技日报,2020-04-16(001).
[2]白春礼.为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J].旗帜,2020(04):13-15.
[3].生物安全学报[J].生物安全学报,2019,28(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