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瑞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从落实核心素养的角度,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写作过程前中后三个方面紧扣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统编版语文教材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写作教学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研究制定了我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框架其中包括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六大要素,人文积淀、理性思维、乐学善学等18个基本要点。写作教学涉及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写作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到完成作文整个过程都有涉及到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写作既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也是锻炼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在在中考的压力下,教师写作教学中应试倾向严重,过于强调对写作技巧的教授和学生自身的人文底蕴积累,忽视了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素养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很多一线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对写作教学也进行了研究,经过文献搜索研究和课堂观察,仍然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第一,未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统编版教材的写作系统比较完善,写作训练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能较好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写作,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但大部分教师并未重视这部分的教学。第二,缺乏系统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写作教学缺乏系统化的训练,更多地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教学,更多地是忽视学生在语言组织、写作思路和素材组织等写作思维训练,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三,应试写作教学倾向,不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在中招考试导向下,教师过于注重写作技巧,而缺乏对学生审美情感教育,学生作文也存在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写作前的教学策略
1、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例,有效渗透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写作专题,并且每个写作专题都是以训练某一写作技能为主题,旨在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每个单元的课文多多少少都与本单元写作训练主题具有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单元教学意识,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专题在日常课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进行写作技能讲解。
2、适时结合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核心素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储备
丰富学生课内外的生活,为积累写作素材打基础,致力于全面提高核心素养。阅读类型多样化,提高口语表达的社团活动等都可以较好锻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天下国家”的综合性活动,设计有三个活动:一是爱国人物故事会;二是爱国诗词朗诵会;三是爱国名言展示会。三个活动涉及了资料搜集与筛选能力、合作能力、文化素养积累、朗诵等能力,组织好这一综合性活动与作文没有直接连联系,但是确实锻炼了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能力,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3、结合名著导读,围绕核心素养要求,适量开发写作课程资源
写好一篇文章,必要的积累是不可少的,但仅以课本为例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抓住人物特点”,其中本单元的写作设计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的课文中是没有特别突出的外貌描写特征的范例,那么围绕学生的学情,就应该找到适合学生的一些名著来补充,开发写作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的素养。建议其实可以出版相配套的以读促写的相关参考书籍。
4、结合口语交际,有目的提高核心素养,增设相关主题活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应适量增加情感表达机会,尤其是在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上,增强输出,主要提高学生语言和思维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写作也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朗读,回答问题,组织讨论等口语交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素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写作。
5、提高学生观察力,构建核心素养基础,丰富学生生活素材积累
写作要有积累,这个积累一方面是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就是生活积累和启发,这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发现可写之物,进而有所思,有所感,让学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写作时的教学策略
1、以教材写作系统为纲,逐渐提高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统编版教材的写作教材系统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较为契合,写作训练专题先由部分再到整体,符合初中生的写作特点,因此教师从核心素养的六大理念出发,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主要从写作题目和要求着手,让学生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设计写作难度梯度,逐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合适的写作支架
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写作也是要求不一样的,尤其是七年级刚升入初中,写作水平不高,我们就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设计相关写作支架,帮助学生进行写作,在八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可根据实际情况撤掉写作支架,让学生有能力独立根据写作人物进行写作,学会学习,学会写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写作文体训练,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跨学科研究性写作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上七年级是没有涉及文体的写作,八、九年级有涉及到新闻、说明文、议论文、读后感等的写作专题。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不能只训练学生文学类的文体,像一些学科的研究报告,日常的说明书等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进行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写作后的教学策略
写作评价应多种主体参与,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1、评语
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评语最能够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点出发,有针对性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而且评语要关注学生前后作文水平是否有提高,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反馈,针对具体情况也可找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2、评讲
评讲不是每次写作练习都是必要的,但是适当的评讲是非常必要的。在评讲时,最大的优势是学生自己作文本身就是例子,而且这个例子也最能让同学接受。比如在展示存在问题时,可以是匿名截取相关学生例子,而在展示优秀作文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及推荐,最后教师在全班范围内选取讲解优秀作文。总之讲解要让学生明白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应该如何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一定是多元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参与的主体,但是要根据学生情况决定学生如何参与,参与多少。在七年级可以老师讲解多一点,并且要交给学生如何评。在八、九年级可以让学生多参与,甚至可以让学生之前先互评,教师再评,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达到以评促写,一方面学生之前也可以在写作上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的核心素养。
三、总结
总之,在写作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学习的地方,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写作能够体现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写作教学有更加深入地探讨,本文主要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围绕着统编版教材,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前中后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
作者简介:李瑞瑞,女,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2021yjs05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