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体悟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7期   作者:陈丽琦
[导读] 一直以来,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都无法提高,怎样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陈丽琦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802
        摘要:一直以来,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都无法提高,怎样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用情感教学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因此本文主要从情感教育着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种植语文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情感体会能力,希望为广大中职语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情感体悟;策略

        中职学生是初中毕业的时候分流出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即学习基础十分薄弱,有些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初中或者小学水平。这部分学生一般认为学习没有乐趣,其还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也有一些学生学习意志力很薄弱,不能根据一个目标,展开长时间的、积极努力学习知识,一般是尝试一段时间,就放弃学习;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造情感情境,打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对情感的准确把握是对课文完全掌握的前提下产生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讲述知识内容中,清楚课文的相关背景和故事,为学生打造一种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利的氛围,做到用景激情、情景交融。指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情境中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指导学生将情感引入情境中呢?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出现情感波动。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教师能够摆放出马克思的肖像,然后提出的问题是“观察马克思的肖像以后,大家有什么印象?”一名学生回答马克思有睿智和深邃的眼睛[1]。教师为学生分析睿智与深邃的定义,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学生面对革命导师的画像,能够形象想象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所做出的所有贡献,就会存在一种崇高的尊敬之情。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可以将情感引入课文中,一节课教学都处于一种独特的环境中,为学生掌握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营造情感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增强文化的引入,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项链》的过程中能够插入部分法国的沙龙文化。
二、让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体会作品的涵义
        在引导学生体会描述性语言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大脑中构成表象,运用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表述之情,就是想象入情。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完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特征,在更多的想象中让情感更加深入。例如:在讲解《天净沙秋思》的过程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故道西风瘦马[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几句词一共包含九类自然景物,怎样把这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呢?就需要应用想象,第一句“枯/老/昏”阐述的是“藤/树/鸦”的特点,让这几种景物具有十分显著的个性,运用联想在大脑中自然展现出深秋季节夜幕的场景,枯藤老树上晚回来的乌鸦,在回到巢穴以前的树枝上盘旋。这几句展示出了秋天野外十分萧瑟的情境,体现出飘零到他乡的人在旅行中思念家乡的惆怅心情,作品的情境在阐述秋天景色文字之间有所展现,可以看出一个十分贫穷旅途中断肠的情怀。比如,在讲解《声声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前提下,按照自身对文章的掌握,绘制出最能够展现诗中意境的作品,运用绘画让学生体会诗人心中愁苦心情。
三、运用对比,体会和激发情感
        情感属于一种人们面对具体世界的反馈方式,主要是人们对实际事物以及实际是不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与社会需要出现的感受。有对比才会有鉴别,运用对比能够清楚的知道区别,能够十分准确的展示事物的实质[3]。

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掌握苏轼在那个时代的积极建功的情感和斗志昂扬的志向,但却有苦难言;感受这首词的感奋以及感伤这两个方面的色彩;体会诗人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存在的超脱以及无奈之情。学生在对比中,全神贯注地对待事物,不仅沉醉于大好河山的优美景色中,而且还感叹英雄无数,充分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在讲解《祝福》的过程中,在祝福这天傍晚鲁镇很热闹和祥林嫂的惨死构成明显对比,在课堂上,需要根据学生这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进行分析与说明,就可以引发学生十分痛恨封建礼数、制度与思想,可以使学生理解祥林嫂的这个形象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对应的文学价值。
四、在朗诵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的情感
        根据心理学,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分析认知原因的时候,积极展现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朗诵是最好体现情感作用的重要部分。朗诵属于一种眼睛、嘴和手共同合作的思想与语言的整体活动。用充沛的激情朗诵,容易让学生在大脑中有情感、景观、情境,就能够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在重复朗诵中体会情感,例如:在讲解《乡愁》是,这诗歌讲述的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感、夫妻之间的爱情、生死离别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情感。这首诗采用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创作方法,其中的旋律十分顺畅和深沉[4]。在课堂上,不仅要倾听朗读的录音,而且还需要学生自主朗诵,需要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激情。做到深情的朗诵,就可以感受到所有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情以及民族精神。在朗诵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将朗诵和分析、朗诵和体会互相融合,特别要注重的是让学生形成情感,使学生在朗诵时能够体会到,诗歌是人们创造财富的精神食粮;而且也需要使学生了解只有在朗诵过程中,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才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体现,才可以在时空中自由穿梭,经过更多的时间才更有价值。
五、展现情感育人作用,在情感教学中不断升华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设计更好的情感环境,可以运用自身的爱憎情感,让学生感动,进而引发所有学生的情感,做到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形成正确三观的目标[5]。例如:在掌握《论语》和《朱子家训》的过程中,这两篇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和更多的哲理;掌握《屈原列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炉中煤》这几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以及不屈服的精神,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上展开情感教育,即让教师把自身对生活的体会、对文学的掌握、对人生想法、对世界的体会都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为之动容,逐渐让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学生在情感体会中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就能够运用朗读、写作、阐述、日记等很多形式和策略,使学生说出自身的情感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学生体会的时候具有推动作用,充分肯定积极健康的情感,需要对不清晰的情感理清,及时改正不好的情感。
结束语:
        在进行中职语文情感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使自身处在文章所具有的情感环境中,应该首先让自身感动,从而运用充沛的感情指导学生阅读和掌握文章。在这个时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总体上体会作者在课文中传达的情感。学生不但能够对学习有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对情感的体悟能力,学会体悟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具有提高学生智力能力的重要意义,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等层面都会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海英.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审美素养的提升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56-57.
[2]李丽丽.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42):170-171.
[3]沈燕.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体悟的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64+66.
[4]覃容飞,郑夏燕.基于新课标要求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2020(30):126-127.
[5]沈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体悟能力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4):92.

姓名,陈丽琦;出生年份,1983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浙江苍南;学历(学位),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职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 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